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按強弱,將風力劃為「0」至「12」,共13個等級,即目前世界氣象組織所建議的分級。 後來到1950年代,隨着人類的測風儀器持續發展進步,使量度到自然界的風實際上可以大大地超出了12級,於是就把風級擴展到17級,即共18個等級。
      www.wikiwand.com/zh-hant/蒲福氏風級
  1. 其他人也問了

  2. 蒲福氏風級 (英語: Beaufort scale或Beaufort wind force scale ,又名 蒲福風級 、 蒲氏風級 )是英國科學家 法蘭西斯·蒲福 ( Francis Beaufort )於1805年根據 風 對地面物體或海面的影響程度而定出的風力等級。. 按強弱,將風力劃為「0」至「12」,共13個等級,即目前 ...

    • 概觀
    • 歷史由來
    • 測量方法
    • 風力定義
    • 風力等級對照表
    • 風速口訣
    • 風力分級
    • 等級歌謠

    風力是指風吹到物體上所表現出的力量的大小。一般根據風吹到地面或水面的物體上所產生的各種現象,把風力的大小分為18個等級,最小是0級,最大為17級。

    風速是風的前進速度。相鄰兩地間的氣壓差愈大,空氣流動越快,風速越大,風的力量自然也就大。所以通常都是以風力來表示風的大小。風速的單位用每秒多少米或每小時多少公里來表示。而發布天氣預報時,大都用的是風力等級。

    在一千多年以前的唐代,我國人民除了記載陰晴雨雪等天氣現象之外,也有了對風力大小的測定。唐朝初期還沒有發明測定風速的精確儀器,但那時已能根據風對物體徵狀,計算出風的移動速度並訂出風力等級。李淳風的《現象玩占》里就有這樣的記載:“動葉十里,鳴條百里,搖枝二百里,落葉三百里,折小枝四百里,折大枝五百里,走石千里,拔大根三千里。”這就是根據風對樹產生的作用來估計風的速度,“動葉十里”就是說樹葉微微飄動,風的速度就是日行十里;“鳴條”就是樹葉沙沙作響,這時的風速是日行百里。另外,還根據樹的症狀定出來的一些風級,如《乙巳占》中所說,“一級動葉,二級鳴條,三級搖枝,四級墜葉,五級折小枝,六級折大枝,七級折木,飛沙石,八級拔大樹及根”。這八級風,再加上“無風”、“和風”(風來時清涼,溫和,塵埃不起,叫和風)兩個級,可合十級。這些風的等級與國外傳入的等級相比較,相差不大。這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早的風力等級。

    兩百多年以前,風力大小仍沒有測量的儀器,也沒有統一規定,各國都按自己的方法來表示。當時英國有一個叫蒲福的人,他仔細觀察了陸地和海洋上各種物體在大小不同的風裡的情況,積累了五十年的經驗,才在1805年把風劃成了13個等級,又稱蒲福風級。後來,又經過研究補充,才把原來的說明解釋得更清楚了,並且增添了每級風的速度,便成了預報風力的“行話”。

    為了更準確的測量風力大小,人們在野外常用輕便風速表測風。這種輕便風速表,一般由感應部分和計數器所組成(見左圖)。感應部分由三個風杯(也有四個風杯)裝於十字架上,風杯在軸承上可以自由轉動,外用小框保護風杯。中軸下部與計數器相接,風杯轉動,也使計數器隨之轉動。所以計數器是記錄風杯轉動的轉數的。計數器通常有兩個或三個記數盤,大指針指示個位和十位數,兩個小記數盤上的指針分別指示百位數和個位數。儀器的下部有一開關(啟動桿),將它推上去,可使計數器與感應部分接合,計數器開始工作。把啟動桿拉下來計數器則與感應部分離開,計數器停止工作。當儀器置於高處,用手直接開動不便時,可用小繩連線開關。觀測時拉動小繩即可啟閉。輕便風速表一般安置在四周開闊、無高大障礙物的地方,表身垂直。觀測前關閉開關,記下指針的示數。等一兩分鐘後,打開開關,同時開動秒表記錄時間。此時,觀測員迅速離開風速表,站在儀器的下風方向。開動儀器後將近100秒鐘時,觀測員迅速走近儀器,在正100秒時關閉開關,記下第二次指針示數。根據前後兩次讀數算出其差數,此差數表示風速表指針在觀測時間內所走的刻度數,記入記錄表內。將此差數除以觀測時間,就得出風速表每秒鐘內所走的刻度數,取一位小數。再根據每秒所走的刻度數,從該風速表的檢定證上查出平均風速(單位:米/秒),取一位小數。風杯風速表

    最好連續觀測兩次,取其平均值,以減少儀器本身及人為的誤差。

    中國氣象局於2001年下發《颱風業務和服務規定》,以蒲福風力等級將12級以上颱風補充到17級。12級颱風定為 32.4-36.9米/秒;13級為37.0-41.4米/秒;14級為41.5-46.1米/秒,15級為46.2-50.9米/秒,16級為51.0-56.0米/秒,17級為56.1-61.2米/秒。瓊海30年前那場颱風,中心附近最大風力為73米/秒,已超過17級的最高標準。稱之為18級,也是國際航海界關於特大颱風的普遍說法。

    注1:本表所列風速是指平地上離地10米處的風速值。

    注2:超級颱風(super typhoon)為美國對頂級強度颱風的稱謂。

    風在每秒鐘內所移動的距離--風速。

    是“從一直到九,乘2各級有”。意思是:從一級到九級風,各級分別乘2,就大致可得出該風的最大速度。譬如一級風的最大速度是每秒2米,2級風是每秒4米,3級風是每秒6米……依此類推。各級風之間還有過渡數字,比如一級風是每秒1-2米,2級風是每秒2-4米,3級風是每秒4-6米,諸此類推。

    風速的大小常用幾級風來表示。風的級別是根據風對地面物體的影響程度而確定的。在氣象上,一般按風力大小劃分為十二個等級:

    0級風又叫無風。

    2級風叫輕風,樹葉微有聲響,人面感覺有風。

    4級風叫和風,樹的小枝搖動,能吹起地面灰塵和紙張。

    6級風叫強風,大樹枝搖動,電線有呼呼聲,打雨傘行走有困難。

    8級風叫大風,樹的細枝可折斷,人迎風行走阻力甚大。

    版本一

    零級無風炊煙上;一級軟風煙稍斜; 二級輕風樹葉響;三級微風樹枝晃; 四級和風灰塵起;五級清風水起波; 六級強風大樹搖;七級疾風步難行; 八級大風樹枝折;九級烈風煙囪毀; 十級狂風樹根拔;十一級暴風陸罕見; 十二級颶風浪滔天。

    版本二

    零級無風煙上沖,一級看煙示西東。 二級樹葉瑟瑟響,風標時刻動不停。 三級風起紅旗展,四級塵土飛空中。 五級河面起微波,有葉小樹迎風動。 風到六級電線響,風中撐傘難前行。 七級大風樹彎腰,逆風步行困難重。 八級樹枝多折斷,迎風差點走不動。 九級草屋遭破壞,平房揭瓦倒煙囪。 陸上十級風不多,屋倒樹歪耍威風。 如果刮到十一級,大樹拔根樓房傾。 十二級風陸上無,海浪濤天鬧龍宮。

    版本三

    0 級煙柱直衝天; 1 級輕煙隨風偏; 2 級輕風拂臉面; 3 級葉動紅旗展; 4 級風吹飛紙片; 5 級小樹隨風搖; 6 級舉傘有困難; 7 級迎風走不便; 8 級風吹樹枝斷; 9 級屋頂飛瓦片; 10 級拔樹又倒屋; 11、12 級陸上很少見。

  3. 一般根據風吹到地面或水面的物體上所產生的各種現象把風力大小分為13個等級最小是0級最大為12級根據我國2012年6月發布的風力等級國家標準依據標準氣象觀測場10米高度處的風速大小將風力等級依次劃分為18個等級表達風速的常用單位有三個分別為海里/小時/公里/小時我國颱風預報時常用單位為米/基本介紹. 中文名 :風級. 外文名 :wind scale. 表示 : 風向 和 風速. 意思 :氣流在單位時間內移動的距離. 單位 :米/秒或千米/小時. 全稱 :風力等級. 簡介,分級,蒲福風級,IEC風力分級,風力與風速,歷史,唐朝,近代,風級口訣,《風級歌》1,《風級歌》2,《風級歌》3,測量儀器及方法,利用,颱風與颶風,

  4. 概述. 風力等級 表是根據平地上離地10米處風速值大小制定的。 在一般情況下以0至12級共13個級別表示,但在特殊情況下存在13級以上的風力等級。 比如,在2006年颱風“桑美”襲擊福建時,福鼎合掌岩測得了17級以上(75.8米每秒)的最大陣風。 0-12級. 注意:本表所列風速是指平地上離地10米處的風速值. 風. 由 風矢 表示,由風向稈和風羽組成。 風向稈: 指出風的業向,有8個方位。 風羽: 由3、4個短劃和三角表示大風風力,垂直在風向桿末端右側(北半球) 龍捲風:是個看得見的風,但是對地面帶來極大的災害. 13-18級. 註:18級風力分級出現於溫州颱風網,所以使用於10分鐘平均風速達到70m/s以上的颱風風速. 相關詞條.

  5. 蒲福氏風級 (英語: Beaufort scale或Beaufort wind force scale ,又名 蒲福風級 、 蒲氏風級 )是英國科學家 弗朗西斯·蒲福 ( Francis Beaufort )於1805年根據 风 对地面物体或海面的影響程度而定出的風力等级。. 按強弱,將風力劃為「0」至「12」,共13個等級 ...

  6. 發生時間範圍很大,有只持續幾十分鐘雷暴氣流,有可持續幾小時因地表加熱而產生局地微風,也有因地球上不同 氣候區 內吸收 太陽能量 不同而產生全球性的風。 大尺度 大氣環流 產生兩個主要原因赤道和極地之間所受不同加熱,以及行星旋轉( 科里奧利效應 )。 在熱帶, 熱低壓 和高原可以驅動 季風 環流。 在海岸地區, 海陸循環 在局地的風中占主要。 在有起伏地形地區,山谷在局地中占主要。 在 人類 文明 歷史中,引發了 神話 ,影響過 歷史 ,擴展了 運輸 和 戰爭 範圍,為 機械功 , 電 和 娛樂 提供了 能源 。 推動著 帆船 在地球大海中航行。 熱氣球利用可作短途旅行,動力飛行可以利用風來增加升力和減少燃料消耗。

  7. 蒲福氏憑軍艦艦名叫戰爭 44槍手」﹚上的經驗制訂蒲福氏風級表」,風級表是經目視觀察海洋狀況對帆船航行影響的體驗而擬定的以海面物體被風吹動之情形來估計海上風力强度把風力分為 0 至 12 級,共 13 個等級。 「蒲福氏風級表」初時是用來參考每級風力以便評估帆船航行時需要升起及張開多少片風帆,風越弱小,要升起越多風帆才能航行前進;風越强大,所需要升起的風帆越少。 「蒲福氏風級表」出現後有一些修訂。 1906年補充了根據風吹動陸地地面上物體的描述。 1926年增加了每級風力相對應風速範圍的上下界限。 在1947年,國際氣象組織同意用「海里/時」報告風速。 「蒲福氏風級表」對海面狀態和地面狀態的描述,描述風力的常用術語和每級風力相對應的風速可在 這裡 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