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11月26日 · 根據 《 台灣颱風資訊中心 》 網站,颱風命名方式主要分為兩個時期: 1947-1999年JTWC時期:美軍颱風中心統一命名. 最早正式命名程序可追朔到1947年,設立於關島(現在已移到夏威夷)美軍聯合颱風警報中心(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簡稱JTWC)編列了84個女性名字,並依照字母順序排列並分為4組,遂以每組21個名字輪流使用。 到1999年為止,JTWC曾歷經三度改名,第一次因女權運動興起,所以加入了男性名字並重新編組;第二次則因名字沿用多年,且有部分颱風釀成重災,因此JTWC大幅度修改名字並增為92個然後重新編組、輪流使用。 最後一次則在1996年,其修改後的名字則沿用到了1999年。

  2. 2024年4月2日 · 《網路溫度計DailyView》整理了颱風名稱的變動,以及其背後意涵、命名國家等詳細資訊。 9個颱風名字被替換! 多因造成重大災害被除名. 天氣風險公司氣象部經理吳聖宇於臉書粉絲專頁發文表示,經颱風委員會決議,預估今年將會換掉9個颱風名字,並列出了將被替換的颱風舊名以及未來會出現名字。 對於這些新名字吳聖宇也發表了自己感想,「不管最後音譯還是意譯,總之越換越奇怪了。 據中央氣象署網站,世界氣象組織於1998年決議自2000年起統一颱風識別方式,編號方式沿用慣例(如西元2004年第1個颱風編號即為0401),颱風名稱則全面改編列為140個名字,分為5組,每組28個。

  3. 2019年10月9日 · 有一說「颱風」是起源於廣東話大風」,但也可能是依據台語發音演變成中文用字。 台語「風篩」因「篩」字發音同「台」,加上前一字風,就成為「颱」。 中文跟台語的用字差不多,但口語上的唸法不同。 此外,颱風也並不是台灣獨有的天氣現象,其他位於熱帶海洋的地區也同樣有颱風,只是使用不同稱呼而已。 例如颶風(Hurricane)、氣旋(Cyclone)等,菲律賓人稱颱風為碧瑤(Baguio),澳大利亞原住民則稱颱風為威烈威烈(Willy-Willy)。 image source: YouTube/東森新聞CH51. 台灣正處於秋、冬之際,但偶而仍有颱風侵襲。 氣象局預估,輕度颱風「哈吉貝」成形,預估前往日本機率較大,國慶連假前幾日天氣穩定,週末兩天受東北季風影響較劇,北部與東北部容易下雨。 延伸閱讀:

  4. 其他人也問了

  5. 瑪娃近日逼近台灣,為北部、東部地區帶來間歇性大雨,近日臉書《氣象象談氣象》分享,距離上次颱風登陸台灣已逾1373天,近三年颱風路徑圖曝光後也造成網友廣大迴響,其中2021年輕「盧碧」路徑更引發熱烈討論。

  6. 2022年8月26日 · 颱風愛好者臉書交流平台《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粉絲專頁在24日發布貼文,表示「距離上一個登陸台灣的颱風,已經3年前『白鹿』了,大家還記得颱風什麼嗎?

  7. 下周開始,西太平洋將進入今年颱風下半場。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在臉書表示,台灣將進入新的颱風活躍期,最新歐洲模式系集圖上出現其中一個熱點可能發展為熱帶低壓,若生成完整颱風,一旦靠近台灣,防準備時間將會相當短。

  8. 2023年10月5日 · 因應中小犬強勢來襲,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公布18縣市今(5)日停止上班上課,唯獨北北基桃因為沒有達到風量、雨量標準,因此今日仍正常上班上課。 今(2023)年9月3日同樣歷經海葵颱風攪局,當時北北基宣佈放假,但桃園仍正常上班上課,截至目前為止僅剩桃園還沒有放過颱風假。 不少桃園人昨(4)日眼見今天仍照常上班上課,再也止不住內心疑惑頻問,「桃園到底屬於什麼生活圈? 今年僅剩桃園還沒放颱風假! 桃園人悲喊:我們到底屬於什麼生活圈? 一名網友在PTT八卦版好奇詢問「 桃園到底屬於什麼生活圈 」,原PO表示每次放颱風假都沒有桃園份,「北北基放假,說桃園不屬於一部分,現在苗栗放假,說好桃竹苗一起放呢? 」原PO說到這裡再也止不住內心怒火,「桃園人是不是很可悲,到底屬於什麼生活圈,蛤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