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補益肺脾之氣、升舉陽氣的功效

      • 黃芪有何功效? 黃芪是補氣藥。 據中醫理論而言,黃芪的藥性藥味屬於甘、溫之品。 它歸經於肺、脾經,因此對肺、脾臟及其經絡具有較明顯功效。 黃芪是補氣藥的佼佼者,它具有補益肺脾之氣、升舉陽氣的功效。 因此重點用於治療肺脾氣虛、中氣下陷所致的 腹瀉 、脫肛、子宮下垂、崩漏(功能性子宮出血)、食慾不振、 體虛乏力 、氣短呼吸不暢等。
      www.healthymatters.com.hk/zh/chinese-medicines/黃芪-milkvetch-hong-kong/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1年11月11日 · 其主要功效有: 01. 補中益氣. 黃芪, 是中醫處方中最常用的補氣藥 ,它的藥用歷史也非常久,最早記載於《神農本草經》,明代李時珍稱其「為補藥之長」,認為五臟之氣都可以用它滋補。 (圖源:攝圖網) 有氣虛體質的人,平時適當用一些黃芪, 能改善體質,補中益氣,對全身都滋養作用。 氣虛的典型表現: 神疲乏力、少氣懶言、聲低氣短、食少便溏、舌淡脈虛。 02. 補血活血. 黃芪不僅是補氣的要藥,還有能通過 補氣以生血、氣旺以生血而收補血的功效。 早在《日華子本草》就提出本品能「補血」,《本草備要》中也提及到能「生血」,《本草逢原》謂其「能補五臟諸虛」,此既包括補五臟之氣虛,又包括補五臟之血虛。

  3. 2017年3月14日 · 黃芪的功效與用法. 抗衰老能擴張冠狀動脈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夠延緩細胞衰老的進程。 增強免疫功能:用於因免疫力低下導致的虛汗病症.也可以用於補氣和增進脾臟功能和代謝能力低下. 改善心臟功能:黃芪對正常心臟有加強收縮的作用,對因中毒或疲勞而衰竭的心臟,強心作用更顯著,表現為可使心臟收縮振幅增大,排出血量增多。 補氣:比如說話沒勁,走路沒勁,臉色比較白等都是脾肺氣虛的表現。 黃芪能補一身之氣,平時適合用於氣陰兩虛的人群及抵抗力低的人群,用黃芪與加拿大進口昌弘西洋參一起泡水喝,可增強人體各項機能,少受病毒侵犯,預防感冒。 降壓:以黃芪煎劑、水浸劑、醇浸劑皮下或靜脈注射於麻醉動物 (犬、貓、兔),均可使血壓下降,且作用迅速,持續時間短暫。 降壓作用是直接擴張外周血管的結果。

  4. 黃芪有保肝作用可增強造血功能促進白血球 生長 ,以致增強人體的免疫機能,具有抗癌及抗衰老的作用。 黃芪味甘,性溫;歸肺、脾經。 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補氣藥,不但可以補全身之氣,而且善補肌表之氣,尤其適宜脾氣虛引起的疲倦乏力、精神萎靡、食慾不振等人群。 本文將為大家介紹黃芪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抗菌. 黃芪抗菌作用機制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藥物對細散及其毒性產物的直接抑殺和解毒作用,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通過調動機體免疫防禦功能而揮扶正祛邪抑菌,殺菌作用。 調節血壓和血糖.

    • 免疫幫助。根據傳統東方醫級,黃芪益衛固表,加強衛氣(生命能量),即皮膚下方的能量保護層。在傳統東方醫級中,加強衛氣有助於保護我們減少普通著涼困擾。爲了預防普通著涼,黃芪通常與其他營養和免疫加強型草本搭配使用,如 接骨木果、 紫錐菊、 靈芝、 舞茸 和香菇等。
    • 延緩衰老、補益能量、&修復生命活力。黃芪 可能有助於提高體力和心力上的能量和耐力。在傳統東方醫級看來,黃芪可補脾肺之氣,益生血之源,是增加氣或生命力能量極爲有效的草本之一。
    • 心臟健康。黃芪含有黃酮類化合物,是有效的抗氧劑。研究顯示,黃酮類化合物可能通過協助控制血壓、促進健康膽固醇水平和優化心臟功能來維持心臟健康。
    • 過敏。一項知名的研究證明,黃芪可能有助於減輕過敏性鼻炎或花粉熱患者的症狀。
  5. 中藥材黃芪為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黃芪、膜莢黃芪的根,具有 補氣 固表、 利水退腫 、托毒排膿、生肌等功效黃芪的藥用迄今已2000多年的歷史,現代研究,黃芪含皂甙、 蔗糖 、 多糖 、多種 胺基酸 、 葉酸 及硒、鋅、銅等多種微量元素。 增強機體免疫功能、 保肝 、利尿、 抗衰老 、抗 應激 、降壓和較廣泛的 抗菌作用 。 但 表實 邪盛, 氣滯 濕阻, 食積 停滯,癰疽初起或潰後 熱毒 尚盛等 實證 ,以及 陰虛陽亢 者,均須禁服。 黃芪 (圖1) 目錄. 1 基本信息. 1.1 植物學名. 1.2 別名大全. 2 生物特性. 2.1 植物形態. 2.2 地理分布. 3 栽培技術. 4 藥用價值. 4.1 藥材來源. 4.2 藥性論述. 4.3 藥方選錄. 4.4 應用醫話.

    • 黃芪有什麼功效?1
    • 黃芪有什麼功效?2
    • 黃芪有什麼功效?3
    • 黃芪有什麼功效?4
  6. 2020年6月15日 · 本品首載於《神農本草經》。 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或膜莢黃芪的根。 產於內蒙古、山西、黑龍江等地。 春、秋兩季採挖。 【處方用名】黃芪、北芪、黃耆、炒黃芪、蜜炙黃芪。 【 藥性 】 甘,微溫。 歸脾、肺經 。 黃芪功效. 補氣升陽. 固表止汗. 利水消腫. 生津養血. 行滯通痹. 托毒排膿. 斂瘡生肌. 黃芪主治的病. 治脾虛氣陷證. 治肺氣虛證,表虛自汗. 治氣虛水腫. 治血虛萎黃,消渴. 治半身不遂,痹痛麻木. 治瘡瘍難潰或潰久不斂. 【用法用量】煎服,10~ 30g。 補氣升陽宜炙用,其餘多生用。 中醫道. 【黃芪功用闡述】 本品甘溫,以補氣見長。 主入脾經,為補中益氣之要藥 ,又能升舉陽氣。 凡「中陽不振,脾土虛弱,清氣下陷者最宜」《本草正義》。

  7. 1. 清熱瀉火. 黃芩味苦、性寒,歸肺、大腸經。 具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之功。 枯芩為生長年久的宿根,善清肺火;條芩為生長年少的子根,善清大腸之火,瀉下焦濕熱。 能治外感熱病,中上焦鬱熱所致的壯熱煩渴、面赤脣燥、溲赤便祕、苔黃脈數,常與薄荷、梔子、大黃等同用,以瀉火通便,如涼膈散。 黃芩對酵母、傷寒菌苗所致家兔發熱解熱效果。 實驗對傷寒菌苗發熱家兔,黃芩或黃芩湯皮下注射均顯著解熱效果。 古代典籍 . 《 本草圖經 》:「 張仲景治傷寒心下痞滿,瀉心湯四方皆用黃芩,以其主諸熱,,利小腸故也。 又太陽病下之利不止,葛根黃芩黃連湯;及主妊娠安胎散,亦多用黃芩。 《 潔古本草 》:「 張元素:下痢膿血稠粘,腹痛後重,身熱久不可者,黃芩與芍藥、甘草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