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Platalea minor. Temminck & Schlegel, 1849 [2] 黑面琵鷺 ( 學名 : Platalea minor ),又名 黑臉琵鷺 、 小琵黑面鷺黑琵鷺 、 琵琶嘴 ,俗稱 飯匙鳥 ,台灣閩南語稱作「 烏抐桮 」 台灣賞鳥人士則俗稱為「 黑琵 」 [3] [註 1] 。. 因其扁平如湯匙狀長嘴,與中國 ...

  2. 基本資料. 全 世界 最早有關黑面琵鷺的紀錄是由 荷蘭 的 鳥類學家 Coenraad Jacob Temminck在 日本 發表Temminck也是黑面琵鷺的命名者而在 台灣有關黑面琵鷺的描述則最早見於1864年的斯文豪氏Robert Swinhoe),他在Ibis雜誌上的描述中提到在台灣 台北 縣的淡水得到四隻琵鷺標本,且於文內對這些標本作了詳細的型態描述;這些標本現存於大英博物館內,經由後人重新檢視標本,確認其中有三隻為黑面琵鷺,另外一隻為白琵鷺。 近十年來,就 台灣 的鳥類而言,最有名的莫過於是出現於七股的黑面琵鷺了。 黑面琵鷺. 形態. 體略大 (76厘米)的白色琵鷺。 長長的嘴灰玄色而形似琵琶。 似冬季的 白琵鷺 但嘴全灰,臉部裸露皮膚玄色且少擴展。

  3. 二名法. Platalea minor. Temminck & Schlegel, 1849 [2] 黑面琵鷺 ( 學名 : Platalea minor ),又名 黑面鹭 、 小琵鷺 、 黑面鹭 、 黑琵鷺 、 琵琶嘴鹭 ,俗稱 飯匙鳥 ,台灣閩南語稱作「 烏抐桮 」 台灣賞鳥人士則俗稱為「 黑琵 」 [3] [註 1] 。. 因其扁平如湯匙 ...

  4. 黑面琵鷺是世界6種琵鷺屬中最瀕危的候鳥主要分布在東亞和東南亞地區由於其繁殖地和度冬區橫跨多個國家保育工作和族群監測需要國際間的合作每年一月香港觀鳥會發起黑面琵鷺全球同步普查」,聯繫各國調查員同步進行普查鑒於臺灣的黑面琵鷺數量最多調查門檻相當高在農委會林務局的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建置計畫的經費支持下由中華民國野鳥學會統籌與聯繫全臺鳥友共同協力進行普查工作近年來皆須超過百人次的調查員來完成。 今年1月6日至8日舉行的「2023黑面琵鷺全球同步普查」記錄到全球共有6,603隻度冬的黑面琵鷺,數量持續攀升寫下歷史紀錄。 其中,臺灣是最重要且最關鍵的度冬棲地,共記錄到4,228隻,首次突破四千隻,占全球數量的64%。

  5. eBird. 探索 黑面琵鷺. 大型白色水鳥,有長的飯匙狀的嘴。 繁殖期成鳥頭部有長飾羽,胸部有黃色。 整個面部為黑色裸皮,使其與白琵鷺區分開,白琵鷺是其棲地範圍內唯一的其他琵鷺。 經常聚集成大群,偶爾與白琵鷺混在一起。

  6. 其他人也問了

  7. 2001年1月15日 · 黑面琵鷺的最大特徵就是牠們那酷似琵琶又像飯匙的黑色大嘴巴和眼睛周圍的黑色皮膚在冬天時牠們全身上下的羽毛都是無瑕的純白色而到了繁殖季之前牠們會在脖子上圍上一條黃色的領巾同時在頭頂戴上黃色的小帽看來相當的滑稽可愛。 牠們是社會性相當強的鳥類,通常成群出現在海岸附近、沙洲、魚塭以及池塘等。 在作息上,黑面琵鷺通常在白天睡覺,到了晚上就在河口或附近的水池活動,主要以水中和灘地上的小動物為食。

  8. 黑臉琵鷺只在東亞地區出沒全球數量估計約3,941隻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列為瀕危物種每一年只有約30對黑臉琵鷺繁殖全球數目稀少黑臉琵鷺容易面臨絕種威脅要繼續生存牠們的主要繁殖地必須得到長久保護越冬範圍內的沿岸濕地不受污染兼備大量食物以及避免致命的疾病或感染。 每年在港越冬的黑臉琵鷺,平均佔全球總數兩成。 米埔基圍是黑臉琵鷺的核心棲息地區,供牠們停棲和覓食。 對此,世界自然基金會責任重大,負責管理米埔,為黑臉琵琶維持棲息地。 © John and Jemi Holmes. 黑臉琵鷺.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