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國內硬質玉米栽培面積約1萬5000公頃,產量在6萬9000公噸左右,近年農委會積極扶植國產雜糧產業,硬質玉米的品種又有新選擇。由農業試驗所培育出來的農7號,在種苗改良繁殖場的試採作業中,產量可較農1號多20%,每公頃乾籽粒可收7200公斤,還有不易被採收機器傷害籽粒的優點,預計近期就 ...

  2. 國內市場流通石竹多為溫帶育成品種,臺灣夏季氣候濕熱,不適合石竹生長,農委會農業試驗所以臺灣原生石竹與商業流通品種雜交,選育耐熱品種,繼「農1號」之後,新育成「農2號─夏粉霞」,對臺灣氣候適應性佳,戶外栽培可存活1、2年,適合開發盆花、花壇用花,也具有外銷熱帶國家潛力。

  3. 食物的升糖指數(GI)因與糖尿病防治息息相關,成為現代人判斷飲食健康的重要指標,香噴噴的白米飯因被認為是GI偏高的食物,常被追求健康民眾列為拒絕往來戶。但農業試驗所研究臺灣水稻品種升糖指數表現後發現,在糙米狀態下,有13款稻米品種皆屬低GI食物,特別是中秈10號、稉9號及 ...

  4. 臺中農改場以「中秈10號」為母本,以國際稻米研究所(IRRI)的IRBB57為父本雜交選育,歷時近40年育成「中秈198號」。 中秈198號粒型中等,稻穀容積重高,一、二期作分別為541公克及534公克,相較中秈10號為528公克及527公克,中秈198號有助糧商降低倉儲成本。

  5. 臺灣鳳梨栽培技術成熟且果實品質優良,近年來外銷量漸增,未來應優化採後處理技術、調整作業流程、升級冷鏈設備,以及建構標準化外銷管理體系。目前鳳梨的主要外銷品種為農17號金鑽鳳梨,有著細緻果肉的口感和香氣濃郁的風味,惟較不耐長程儲運。

  6. 全球陸地約有3分之1用於農業,以符合生態運作原則操作的生態農業(agroecology),是維護環境永續、生物多樣性的關鍵。在臺定居35年,樸門永續設計認證教師唐敏(Tammy Turner),在臺開設樸門永續設計認證(PDC)課程,還帶領數十個以社區為主的樸門計劃,以最草根的方式推動樸門的生態農法。她 ...

  7. 農試所建立在地榴槤生產模式. 榴槤的氣味特殊濃烈,果肉甜美綿密,是臺灣不少饕客的心頭好。. (圖片提供/農試所鳳山分所). 熱帶水果榴槤具有特殊、濃郁的氣味,以及甜美綿密的口感,是臺灣不少饕客的心頭好,但榴槤幼年期長,實生苗需栽培20多年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