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精選書摘圖博奮鬥故事──中印戰爭與台印情報合作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閱讀現場. 圖博奮鬥故事──中印戰爭與台印情報合作. 首次訪印全家難得的合照,右3是達賴喇嘛,左4為嘉樂頓珠。 (台灣圖博之友會提供) 李總統他同情圖博,也為圖博感到難過。 他說,中華民國政府很慚愧,跟圖博難民可觀的成就比起來,完全瞠乎其後。

  2. 日本過去的主要假想敵為俄羅斯與北韓但綜觀日本防衛省統合幕僚監部公布的日本航空自衛隊緊急起飛紀錄自2019年至今共機對日騷擾數量達2,430次已占全日本防空區的比例7成。 於是在2022年12月16日,日本完成了本世紀最關鍵的戰略轉向,首相岸田文雄批准國家安全保障戰略、國家防衛戰略、防衛力整備計畫等新版「安保三文書」,將中國定為「前所未有的最大戰略性挑戰」。 岸田文雄更指示,以5年期逐步增加國防預算,占日本國內生產毛額(GDP)比例將由1.08%逐步調漲至2%,5年總額預估為43兆日圓(約新台幣9.95兆元)。 「不讓台灣有事」能否成為跨國島鏈防衛共識? 「台海區域穩定,其實對日本攸關生死。

  3. 2016年5月12日 · 60歲的潘謙銘住在以聖誕季聞名的萬金聖母聖殿天主堂附近,是虔誠的天主教徒,操著一口流利的閩南話。 35歲以前,有人因他深邃的臉孔問:「是原住民嗎? 」他回答:「媽媽那邊有荷蘭血統。 活了30年,發現難以接受的事實⋯⋯. 潘謙銘成長階段多隨父親的工作在高雄移動生活,近30歲才回到萬金村,之後擔任天主教堂神父秘書一職。 (攝影/林聰勝) 潘謙銘成長階段多隨父親的工作在高雄移動生活,近30歲才回到萬金村,之後擔任天主教堂神父秘書一職。 1992年,因尋找教會文獻資料,在圖書館翻閱一本戴炎輝撰寫的《清代台灣之鄉治》。 在這本37 年前出版的著作中,他看見許多熟識的鄉里人事物,但談論的內容卻是他未曾知曉的,感到既困惑又訝異。

  4. 2017年12月20日 · 2021年12月16日和12月19日社群媒體平台分別出現兩位女性對國家文藝獎得主排灣族藝術家撒古流的 性侵指控 。 由於撒古流在2018年被頒發國家文藝獎,更在今年台北市立美術館主辦的2022年「第59屆威尼斯國際美術雙年展」台灣館,獲推舉為參展代表,2021年12月20日傍晚,數個婦運團體呼籲需重新檢視撒古流的代表資格,並要求政府部門面對嚴正的指控,要釐清案件始末、還原事情真相,甚至重新追回先前的文藝獎項。 北美館在20日傍晚5點半左右發表 聲明 ,表示「由於台灣館藝術家撒古流之代表性引起外界疑慮,本館目前正密切關注此事並釐清中;在事件尚未明朗前,台灣館相關展務將先行暫緩。

  5. 2022年1月18日,寒風凜冽的夜晚,來自各地的聲援者聚集到反坤輿自救會的據點。 黑暗中,人潮來來去去,面貌難辨,但是當陳明志一走近自救會帳篷,就有一眾村民拍手鼓譟:「我們的戰將來了! 今年55歲的陳明志是自救會據點裡最常見的身影之一。 因5年前一場中風,他的左手左腳有些不便,走路時一拐一拐,但他依舊開車奔波家裡和自救會之間,來去自如。 陳明志是家中離農從工的第一代。 年輕時為了養家,他在鄰鎮的機械廠工作,不太瞭解村裡的公共事務,「等於是活在自己的世界,每天上班、下班,顧家己的某囝,除了自己的親戚朋友,跟社區的每個人都不是很熟悉。 」直到32歲年,陳明志開始做當地宮廟的會計、第一次參加社區活動,他才意識到自己原來也是有能力為公眾做事的。

  6. 71歲的印度導演安南.帕渥丹(Anand Patwardhan)被譽為印度當代最重要的紀錄片大師,作品就像一把鋒利的手術刀,精準而直接地插入那些印度粗暴縫起、急著遮掩的傷口,將印度社會中急遽擴散的毒瘤切開、攤平,逼著人們直面那些血淋淋而令人極度不適的真相。 這也讓他的影片總被禁令和官司糾纏。 2018年完成的最新的作品 《理性》(Reason) ,探究印度教民族主義的崛起與瘋狂,獲邀在2021年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 當代風景 」單元放映。 與他的其他影片命運相同,該片迄今未能取得印度境內播映許可。 出生於1950年的安南.帕渥丹,和1947年獨立的印度年齡相仿,他的作品不僅紀錄印度的社會脈動,更隨之激起一波波的社會運動,相互牽扯,反覆驗證,成為循環。

  7. 2019年11月14日 · 《菠蘿蜜》台灣|2019. 入圍第56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廖克發、陳雪甄) 廖克發改編童年經歷與家族故事,探討異鄉人的鄉愁與族群生命樣態。 大學生一凡為了逃避父子關係,從馬來西亞到台灣尋找機會。 萊拉為了家人的生計,從菲律賓來台非法打工。 兩個漂泊的靈魂走到一起,儘管鄉愁是共同語言,愛情終究還是分離。 宿命輪迴,如同半世紀前一段禁忌的家族歷史。 爭取獨立的馬來西亞共產黨在森林裡打了數十年的游擊戰,小孩出生就會被偷偷送出以求生存,一凡的父親便是如此。 坎坷身世造就他一輩子的困惑,逃亡與漂泊成了家族印記。 個人何以能夠抵禦時代洪流,國族歷史又如何扣連著家族命運? 唯有努力活著,生命薪火才不致熄滅,家鄉的菠蘿蜜也才能持續飄香。 廖克發. 出生於馬來西亞,畢業於臺灣藝術大學電影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