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除了粄條、製品因寶林茶室中毒案產生消費信心危機,日前部分媒體報導指出,過去台灣曾在鳳梨、杏鮑菇驗出米酵菌酸,又引起民眾一波擔憂。. 這其實一場誤會。. 農試所指出,台灣從未曾在鳳梨、杏鮑菇、木耳檢測出「米酵菌酸」這種毒素,也沒有發生 ...

  2. 米酵菌酸是在pH 值為中性的溫暖環境(22–30 C) 中產生的。是否產生也取決於脂肪酸的存在,特別是椰子和玉米中的脂肪酸。含有油酸的細菌生長培養基產生最高濃度的米酵菌酸。當唐菖蒲伯克氏B. cocovenenans在理想條件下在椰子培養基上培養時,到培養第二天,毒素產量可達2-4 mg/g 。

  3. 什麼是米酵菌酸(Bongkrek acid、bongkrekic acid)? 米酵菌酸是一種較為罕見的毒素,由細菌B. cocovenenans 所產生。 米酵菌酸擁有獨特的毒性機制,透過抑制腺苷轉移酶(adenine nucleotide translocase),使粒線體合成的ATP無法離開粒線體,因而未能提供細胞其他部份的能量。

  4. 食安問題風波-米酵菌酸 不少民眾誤以為米發酵產品就可能出現「米酵菌酸」。目前專家出面澄清,米酵菌酸其名稱與「米」並無直接相關,可安心食用。那米酵菌酸又是如何使人中毒?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他! 米酵菌酸是什麼? ①屬於無色、無味的毒素。 ②即使在高溫下,仍可能存活並保持毒性 ...

  5. 米酵菌酸(Bongkrek acid)是什麼米酵菌酸(Bongkrek acid)引起的食物中毒病例導致高死亡率。小至 1~1.5 毫克的劑量就可能對人類致命,報告的症狀包括胃腸道和神經系統症狀,重症患者會出現肝臟和腎臟等多個器官衰竭。可能出現在哪些食物中?腸粉、河粉4

  6. 米酵菌酸」的潛伏期多久?「米酵菌酸」的潛伏期約為0.3~16小時。「炒飯症候群」是什麼引起的?「仙人掌桿菌」。「炒飯症候群」,該如何防範?煮熟米飯放在室溫超過二小時以上時,就有可能滋生,所以食物沒吃完最好立刻放進冰箱。

  7. 至於什麼是米酵菌酸」?大陸營養師李園園指出,「米酵菌酸一種由「椰毒假單胞」的致病細菌產生,而這個種最早是在大豆和椰子粉製成的食物發現。其毒素主要瞄準人體的肝、腦、腎臟等器官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