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心血管疾病的傳統危險因子,諸如年齡、男性、肥胖、家族史、抽菸、高血壓、糖尿病及高血脂等已是眾所週知,其中膽固醇更是各種健康檢查 中來篩檢心血管疾病風險之必要項目。根據臨床研究的結果顯示,超過

  2. 2.中度風險(moderate risk). 老年人(男≥45歲;女≥55歲)或具有兩個以上「危險因子」者. 3.高度風險(high risk). 具有一個以上「心血管與肺部疾病的主要表徵或症候」者,或已知具有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或代謝疾病者. 危險因子. 定 義. Positive. 家族史 (family ...

  3. 2018年7月9日 · 10年心血管疾病風險評估 心血管疾病一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之前三名,因此預防心血管疾病並且針對每一項危險因子進行改善,才有益於減少冠心症的發生與其併發症。最早為人所知的心血管風險評估量表維佛萊明風險分數表(Framingham risk score),為20年前美國世代研究所得到的結論。

  4. 2023年4月25日 · 膽固醇太高,會提高心血管疾病、中風等風險。然而,膽固醇不像於血壓、血糖有統一的標準值,而會因年紀、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而有不同的建議值。若是高危險群,更該參考2022年最新的血脂異常臨床治療指引,嚴加控壞膽固醇LDL-C,並注意好膽固醇HDL-C不可太低。

  5. 2023年11月6日 · 若沒有警覺,心血管疾病往往殺人於無形。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王宗道表示,血管受損受到5大危險因子影響,分別為: 血管受損5大危險因子 .高血壓 .高血糖 .高膽固醇 .高熱量 .老菸槍 其中又以高血壓最傷血管,血管長期處於高壓、緊繃狀態,又加上膽固醇 ...

  6. 心血管疾病向來高居台灣主要死因的前幾名,對國人健康及醫療成本的影響甚鉅。傳 統生理危險因子只能部分解釋疾病的發生與預後,隨著醫學研究的進展,心理社會危險因子 越來越受到關注。實證研究顯示敵意(hostility)為影響心血管疾病發生與預後的危險

  7. 2024年5月29日 · 若因行為危險因子所造成的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以及過重與肥胖,極可能加乘遺傳因子,更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 目前常見預防與監控心血管疾病的方式主要有「血脂指標」與「基因檢測」,並可搭配頸動脈超音波、下肢動脈血管超音波或心電圖等檢測,更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