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2日 · 聯發科在2021年入主九暘,聯發科子公司達發約持有九暘19.8%股權,近期市場傳出聯發科與達發有望和九暘在網路通訊相關領域進一步合作,有望 ...

  2. 從生產的產品與服務來看,半導體可以分成 IDM(垂直整合)、Fabless(無工廠)、Foundry(代工)、Design Service(晶片設計服務)4 種商業模式經營,其中聯發科屬於無工廠的Fabless,專門做上游的 IC 晶片設計,將生產、測試封裝等中下游製程委外

  3. 與晶圓代工營運高度相關的 IC 設計三雄:聯發科、瑞昱跟聯詠的 10 月營收出爐。 聯發科依舊穩坐一哥寶座,但 2、3名排名互換。 聯詠受惠於三大產品線從第 2 季成長明顯,至 10 月的累計營與去年同期相比小幅衰退 1.7%,為三雄中唯一累積營收衰退低於 2 位數,可望連續 3 年年營收突破千億大關,超車瑞昱位居第二。 三大產品線成長強勁 聯詠獲利步步高升. 聯詠三大產品線為 SoC(系統單晶片)、SMDDIC(中小尺寸驅動IC)及 LDDIC(大尺寸驅動IC)。 受惠於 OLED 及科技大廠積極推出 VR 領域產品,中小尺寸驅動 IC 成長力道最強。

  4. 2020年7月13日 · 鴻海與聯發科,一個是全世界的製造工廠,一個是全世界的IC設計供應商。 兩大巨頭如何能屹立不搖? 一個關鍵原因就是透過外部新創投資,來佈局最前瞻的技術。 可以說, 企業創投 團隊就像是兩大巨頭派遣在外的偵察兵,在大軍開拔移動前先行刺探。 《天下》爬梳兩大集團財報、海內外媒體報導,以及PitchBook、CrunchBase、DealRoom等全球早期投資數據庫,整理鴻海與聯發科近十年新創投資,揭祕其佈局脈絡。 儘管兩大巨頭不願公開談論其創投佈局,但其實兩家企業創投在海外都相當活躍。 國內低調,海外超活躍. 鴻海集團投資組合中,海外新創佔比超過八成,其中又以中國最多。 當中包括多隻獨角獸,包括 滴滴 、摩拜單車、 曠視 、達閥科技、小鵬汽車、寧德時代、思必馳等。

  5. 2024年5月10日 · 研調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昨(9)日公布去年全球前十大IC設計廠排名,輝達(NVIDIA)首度擠下高通、博通等勁敵,躍居龍頭,反映生成式AI應用 ...

  6. 2023年9月11日 · 針對台灣半導體未來發展,聯發科技前瞻技術平台資深處長梁伯嵩現場分享,現在大多數重要的科技創新背後都由 IC 設計所支撐,例如 AI、太空科技、元宇宙、車用電子、手機等各項應用,並且是在 IC 設計端就定義好。 他指出,台灣不僅在 IC 半導體做得好,整個供應鏈都非常完整,不僅驅動產業創新,也帶動了台灣經濟。 他以世界半導體營收的歷史數據為例,指出 1990 年代全世界總營收共 510 億美元,到了 2022 就成長到 602 億美元,成長了 10 倍以上, 預估 2030 年將來到 1 兆美元 。 而台灣都跟著這個趨勢往前走,並且扮演重要角色。 但 台灣為什麼能抓住這個機會? 梁伯嵩進一步解釋,台灣的發展特色在於抓準了 IC 設計IC 製造分工的趨勢 。

  7. 2020年12月28日 · IC設計廠九暘27日召開董事會,通過將與聯發科子公司絡達簽署股份轉換契約,擬以每股22元、約當15.8%溢價為對價,將全數股份售予絡達。. 這也是 ...

  8. 2021年2月22日 · 事情起因於 2020 年 7 月 31 日,聯發科公告,以每股 0.4 美元出售旗下驅動 IC 設計公司奕力(Ili technology)的百分之百股權給東博資本,處分利益約 3 千 6 百萬元。. 奕力獲利能力不錯,根據聯發科年報,2018 年奕力營收 81 億元,獲利超過 2 億元;同一年,敦泰 ...

  9. 聯發科技首創導入早期電路區塊布局 協助 IC 設計優化 全面提升生產力. 聯發科技 長期投入前瞻領域研究,近期再傳突破性成果,將機器學習導入晶片設計,運用強化學習(reinforcement learning)讓機器透過自我不斷探索和學習,預測出晶片中最佳電路區塊的位置(location)與形狀(shape),將大幅縮短開發時間並建構更強大性能的晶片,成為改變遊戲規則的重大突破。 此技術將於 11 月於台灣舉辦的 IEEE 亞洲固態電路研討會 A-SSCC(Asian Solid-State Circuits Conference)發表,同步也將申請國際專利。

  10. 2024年1月20日 · IC設計廠的法說會將陸續登場,如聯發科(2454)將於1月31日舉行法說會,除了公布去年第4季財報,外界也關注其釋出最新營運展望、今年智慧手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