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密勒效应. 米勒效应 ( Miller effect )是在 电子学 中,反相放大电路中,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分布 电容 或寄生电容由于 放大器 的放大作用,其等效到输入端的电容值会扩大1+K倍,其中K是该级放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 虽然一般密勒效应指的是电容的放大,但是 ...

  2. 蠟樣芽孢桿菌(學名:Bacillus cereus,另稱仙人掌桿菌)是一種革蘭氏陽性及β溶血性的桿菌,經常在土壤和食物中被發現,有些菌株會引起食物中毒,例如炒飯症候群(Fried Rice Syndrome);另外一些菌株則對其他動物有益。 蠟樣芽孢桿菌是兼性厭氧菌。與其他芽孢桿菌相同,它會產生防禦性的內生孢子。

  3. 寶林茶室中毒案為2024年臺灣一宗重大集體食物中毒事件。 3月下旬,臺北市 信義區 遠百 信義A13寶林茶室疑似處理食物不當導致滋生唐菖蒲伯克氏菌( 學名: Burkholderia gladioli ),並分泌邦克列酸(英語: Bongkrek acid ),導致19日起 [6] 有多名食客食物中毒就醫。。截至4月28日止,該案已造成4人中毒 ...

  4. 蜂膠(英語: Propolis ),是蜜蜂採集植物的汁液、花粉或花蜜,混合自己分泌的唾液與蜜蠟,所形成之膠狀物,用來修補蜂巢,並作為天氣不佳而無法外出覓食下之備份糧食。蜂膠因具有抗菌成份,可以防止黴菌、細菌或病毒入侵,有效保護幼蟲、幼蜂及蜂后的安全。

  5. 食物過敏是免疫系統對食物異常的反應。 食物過敏的症狀與徵候可輕可重包括發癢、舌頭腫大、嘔吐、腹瀉、蕁麻疹、呼吸困難到低血壓等等。輕微程度者會有嘴唇或面部腫脹、蕁麻疹、氣管收窄或抽搐、嘔吐、肚痛或肚瀉等,嚴重者會有生命危險,可能會突然猝死。

  6. 大腸桿菌是一種兩端鈍圓、能運動、無芽孢的革蘭氏陰性、兼性厭氧、杆狀、大腸埃希氏菌屬細菌,常見於小腸下部的溫血生物。. 大多數大腸桿菌的菌株是無害的,但某些血清型(EPEC、ETEC等)會在其宿主中引起嚴重的食物中毒,並且偶爾會導致產品召回的食品 ...

  7. 大腸桿菌O157:H7型(Escherichia coli O157:H7)是一種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是食物中毒的原因之一。感染者通常發生出血性腹瀉,尤其在年輕兒童和年長者中,有時導致腎衰竭 [1]。傳染通過糞口途徑,很多病例與吃未煮熟或污染的牛肉和豬肉、游泳、喝被污染的水、吃被污染的蔬菜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