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由來 [1] [編輯] 雍正十一年間(1733年),林元璸、盧永清等人來到台灣北路理番分府的感恩社開墾,為今日的清水區 [2]。雍正年間,最早來開墾的客家移民在今大街路接近光復街口之處建立祭祀三山國王的清水調元宮,後來客家人遷移至豐原,寺廟便由泉州人管理 [3]。

  2. 柴山自然公園. 柴山自然公園 ,位於台灣 高雄市 西麓的 柴山 地區,其成立源自於1992年時的高雄市市民自主護山運動,期間包括數個環保團體與台灣政府各單位的協商,以及萬人連署運動等等。. 吳敦義市府 於1997年公佈「高雄市壽山自然公園管理辦法」,明訂 ...

  3. 上海淞滬抗戰紀念公園原名寶山臨江公園,是位於上海市 寶山區的一座公園,公園建成於1956年,是在清代寶山廟宇古建築原址和周邊土山基礎上,由寶山縣和上海市北郊區的團員青年,通過義務勞動的方式而建立。 最初定名為「共青公園」。建成同年8月,改名為「友誼公園」,後因園區瀕臨長江 ...

  4. 台灣 清水傍晚時分的高美濕地 濕地(wetland)是永久或季節性被较浅的水(少于6米的淡水、半咸水或海水)掩蓋的獨特自然环境,是一種許多缺氧過程具有優勢的半水生 生態系統 [1],也是陸地生態系統和水域生態系統之間的過渡性地帶。 有許多水生植物生長在土壤长期被水体浸泡的特定濕地環境 ...

  5. 新北大都會公園,背景為台64線及群光電子總部大樓 新北大都會公園,背景為觀音山 新北大都會公園(New Taipei Metropolitan Park)為新北市最大的公園,面積424公頃。原名「大臺北都會公園」,然而部分民眾容易誤以為地處台北市,新北市政府因此在2019年8月18日將其正名「新北大都會公園」。

  6. 援中港濕地公園(英語: Yuanjhong Wetlands Park ),前身是一片漁塭,屬於海軍用地,位於臺灣 高雄市 楠梓區 援中港地區 [1],佔地約29.41公頃。 因海軍二代艦基地的開發計畫,軍方收回土地進行重劃,並捐地50公頃給 高雄市政府 作為公共設施,其中約30公頃規劃為濕地公園,於2007年完工啟用。

  7. 2019年4月30日至另行通知:因應濱海橋維修工程改經漁港路、臨港路六段和北堤路來往港埠路四段及環港北路不經三順路並取消「高美濕地(三順路)」,加停「漁港港埠路口」、「頂海濱里」、「海濱里」和「漁港文興路口」。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