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3月20日 · 股災影響. 192910月28日這天,是歷史上著名的「 黑色星期一 」,揭開長達10的經濟大蕭條序幕。 就在當天開市不久,道瓊指數大幅重挫,跌幅高達12.82%。 隔天,10月29日道瓊指數繼續下跌,達幅高達11.73%。 崩盤之後,美國經濟陷入危機,失業率迅速攀升。 工人失業、企業破產、銀行倒閉等現象層出不窮。 至1933,失業率更高達25%。 也就是說,每4個人之中,就有1人失業。 而股票市場持續消彌長達3之久,至19327月才告一段落。

  2. 在歐 美、亞洲多個股票市場中,網際網路及資訊科技相關企業的股價高速上升,在2000年3月10日那斯達克指數觸及5,408.60 [2] 的最高點時達到頂峰,且以5,048.62收盤。

  3. 2022年12月28日 · 這種現象連帶波及全球,導致2000年和2001全世界陷入嚴重衰退! 造成台股從892月5日大盤加權指數由10202點開始大跌, 風暴蔓延近2,直到909月20日3446點!

  4. 2024年1月15日 · 從歷史所發生過的金融危機所帶來的影響,大多會對國家經濟帶來嚴重的傷害,且時不時就會出現企業破產倒閉、失業率上升、資金外流、貨幣貶值,以及市場上投資人損失慘重等情況接二連三的出現。 金融危機事件1:1929美國股市大崩盤. 股災背景. 1920年代處於繁榮時期的美國,又被稱為是「咆哮的二十年代(Roaring Twenties)」。 這個時期經濟快速成長,股市一片看好且屢創新高,許多投資人甚至貸款投入股市,風氣相當旺盛,而使得大多數人忽略風險意識。 直到1929華爾街的股災發生,經濟大蕭條給全世界帶來數年的困苦。 股災影響. 192910月28日這天,是歷史上著名的「黑色星期一」,揭開長達10的經濟大蕭條序幕。 就在當天開市不久,道瓊指數大幅重挫,跌幅高達12.82%。

  5. 2020年3月13日 · 泡沫破裂前恐懼. 1998 ,網際網路產業風光無限,一位投資者在波克夏海瑟威股東大會詢問巴菲特是否考慮投資 IBM、微軟等科技股,引出股神後來廣為傳播的回答──不賺自己能力範圍以外的錢: 有人賺很多錢這個事實並不會困擾我,真的,我的意思是,有人用可可豆賺大錢,但我對此一無所知。 1999 股東大會的巴菲特和孟格。 (Source: 影片 截圖) 他表示儘管很欣賞安迪‧葛洛夫和比爾蓋茲,但「我不知道 10 後微軟或英特爾在哪裡」,也不想參加「其他人比我有優勢的遊戲」。 到 1999 ,網際網路泡沫達到頂峰,那的股東大會,投資者對波克夏海瑟威堅持不買網路股的策略有更多疑問,巴菲特和孟格依然堅持不涉足不熟悉的領域。

  6. 2023年10月14日 · 股市的崩盤也是大蕭條的原因之一,美國經濟曾經蓬勃發展, 但這種繁榮建立在不穩定的基礎上,股市的增長吸引了大量投機資本。 1929 10 月 29 日,股市終於崩盤,當天市值蒸發近 300 億美元, 引發連鎖反應,導致銀行倒閉,數百萬人失去積蓄,正式掀開金融風暴。 大蕭條的經濟危機導致了廣泛的失業和貧困。 到了 1933 ,美國的失業率上升超過 20%。 許多家庭被迫住在棚戶區,依賴政府救助計劃維持生計。 下圖是1910~1960 美國的失業率,特別是大蕭條時期 (1929~39),失業率飆高. (圖片來源: wikipedia) 1929 經濟大蕭條美國政府作為. 為了解決失業率等問題, 美國總統羅斯福推出了”新政”,引入國家福利項目,

  7. 2020年3月17日 · 2000年底到2001年底,台灣一共降息11次,起因於2000年美國遭遇網際網路泡沫,宣稱最賺錢的網路新創一夕倒閉,加上2001911事件,更重創消費者和投資人信心。 當時台灣進出口貿易均縮減,加上民間投資保守,失業率攀升,導致民間消費不如預期,央行罕見地在20011年內就降息10次。 2002的2次降息,各降息1碼(0.25個百分點),主要為台灣內部景氣雖然回溫,但內需市場不振,消費、投資需求仍緩。 至於2003上半年,美伊戰爭結束後,央行評估先進國家景氣復甦不如預期,加上台灣3月份爆發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疫情,衝擊外銷訂單與經濟活動,導致消費者信心下滑,企業投資趨於審慎,央行在當年6月27日宣布降息1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