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寒食節 ,亦稱 禁火節 、 禁菸節 、 冷節 、 百五節 ,通常是 冬至 後第105日 [1] ,與 清明節 日期相近,在清明節前一或二日。. 清初 湯若望 《 時憲曆 》訂定後,清明與冬至之間的間隔縮短,為了維持寒食節在清明節前一、兩日的風俗,民間將寒食節定在 ...

  2. 2018年3月25日 · 晉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將其葬於綿山,修祠立廟,並下令在介子推死難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這就是「寒食節」的由來。 從春秋時期至今,寒食節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故事發生地中國山西將寒食節定為清明前一天,這一天吃冷食、祭祀、踏青等習俗也一直 ...

  3. 2023年4月3日 · 清明節(英文:Qingming Festival)乃中華傳統節慶,在每年4月4日或5日,華人社群無論在國內或海外皆會進行掃墓祭祖,以表達對祖先思念與崇敬。. 有趣是,清明節又名「踏青節」,除了祭祖之外,還有許多別具特色風俗活動。. Sundaymore將帶領大家深度 ...

  4. 2024年3月28日 · 寒食節的由來源自春秋時期的故事。 晉國時期,奸臣密謀想殺害公子重耳,介之推不計一切代價確保了重耳的生命安全。 在兩人艱辛的流亡生活中,食物極度匱乏,介之推甚至割下自己大腿的肉讓重耳果腹。 重耳感動不已,便詢問介之推要如何回報這份恩情。 介之推只說,希望他能夠成為關懷民眾、勤政愛民的好君王。 寒食節的由來故事:介之推喪命. 數年後,重耳登基成為晉文公,他沒有忘記流亡途中得到的幫助,便決定獎賞所有幫助過他的恩人。 而當時的介之推卻已遠離世俗,與母親隱居山林。 晉文公嘗試尋找他以表謝意,但未能成功。 晉文公最終命令焚燒山林,以迫使介之推現身接受獎賞,但介之推跟母親卻在這場大火中喪生。 寒食節的由來故事:設立寒食節.

  5. 寒食節是源傳我國北方古代較早的節日,寒食節初為節時,禁菸火、只吃冷食,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鬥雞等風俗。 由於北方寒冷,春三月氣溫上升正值改火的時節,人們在新火未到之時,要禁止生火。 歷史上不同朝代、不同地區對寒食節的時間不一致,有的在清明前一二日,有的在清明後一日,但基本都與清明節時間接近。 在民間傳說中寒食節雖與介子推有關,但寒食起源,並非為紀念介子推,而是沿襲了上古的改火舊習,即《 周禮 》所謂“仲春以木鐸修火禁於國中”。 據《後漢書》說,最初的寒食節時間很長,最長的105天,最短的也要近1個月。 寒食節期間不得生火,只能生食,對人的健康不利。 魏武曹操當政後,下《明懲令》云:“令到,人不得寒食。 犯者,家長半歲刑,主吏百日刑,令長奪一月俸。

  6. 歷史溯源. 遠古. 寒食節亦稱“禁菸節”“冷節”“百五節”,是沿襲了遠古的改火舊習。 每到初春季節,氣候乾燥,不僅人們保存的火種容易引起火災,而且春雷發生也易引起山火。 古人在這個季節要進行隆重的 祭祀 活動,把上一年傳下來的火種全部熄滅,即是“禁火”,然後重新鑽燧取出新火,作為新一年生產與生活的起點,謂之“改火”或“請新火”。 改火時,要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將穀神稷的象徵物焚燒,稱為人犧。 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後來的禁火節。 禁火與改火之間有間隔的時間,史料有三日、五日、七日等不同說法。 而在這段無火的時間裡,人們必須準備足夠的熟食以冷食度日,即為“寒食”,故而得名“寒食節”。 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被稱為民間第一大祭日。 春秋.

  7. 寒食节 ,亦稱 禁火節 、 禁煙節 、 冷節 、 百五節 ,通常是 冬至 後第105日 [1] ,与 清明节 日期相近,在清明节前一或二日。. 清初 汤若望 《 時憲曆 》訂定後,清明与冬至之间的间隔缩短,为了维持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两日的风俗,民间将寒食节定在清明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