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4年5月2日 · 邦克列酸Bongkrekic Acid原稱為米酵菌酸但因名稱中的引發部分民眾對米製品的疑慮因此衛生福利部召開專家會議邀請食品毒物臨床醫療食品檢驗等領域的專家學者進行討論共同決議將米酵菌酸改用音譯名稱邦克列酸」。 邦克列酸在國內相當罕見由唐菖蒲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gladioli)或稱椰毒伯克氏菌產生,是一種較罕見的粒線體毒素,主要由玉米或椰子類食物發酵而產生,存在於土壤與各種植物中。 溫度介於22到30°C時,是最利於毒素生長的環境。 印尼、中國及莫三比克都曾發生過這類食物中毒案例。

  3. 2024年5月10日 · 邦克列酸Bongkrekic Acid),舊名米酵菌酸是一種由唐菖蒲伯克氏菌椰毒亞型Burkholderia gladioli pathovar cocovenenans)產生的粒線體毒素。 此菌主要產生於發酵的玉米面等變質澱粉類製品、穀物發酵製品(如腸粉、河粉、酸湯子、年糕、湯圓、玉米澱粉、發酵糯小米等)、變質的鮮銀耳、木耳之中,存在於土壤與各種植物中,當溫度介於 22°C 到 30°C 時,為有利於毒素生長的環境。 唐菖蒲伯克氏菌容易在富含脂肪酸的食物中繁殖,但唐菖蒲伯克氏菌本身容易被殺死。 邦克列酸具有非常強的耐熱性,即使經過 100℃ 的沸水煮沸,或者使用 120℃ 高壓鍋蒸煮也很難分解或轉化,進而破壞它的毒性。 因此,避免食用可疑的發酵食品是預防邦克列酸中毒的關鍵。 2.

  4. 2024年5月15日 · 米酵菌酸是什麼? 如何產生? 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顏宗海指出米酵菌酸毒素最早在印尼發現當地一種名為Tempe bongkrek的傳統椰子發酵餅引發中毒進而得知這種毒素米酵菌酸出現在 米製品居多像是粿條腸粉河粉年糕糯米湯圓等還有久泡的木耳銀耳等食物在發酵過程受到椰毒假單胞菌學名唐菖蒲伯克霍爾德氏菌 Burkholderia gladioli )汙染變質,細菌進而產生米酵素酸,通在溫度22至33度、PH值中性的環境中最易繁殖。 營養師程涵宇也說,米酵菌酸中毒大多爆發在溫暖的月份,其中95%發生在5月至10月;發生高峰月份為7月,在亞洲和非洲曾報告米酵菌酸中毒事件,主要與變質或發酵食品有關。 米類製品若遭椰毒假單胞菌汙染,可能就會產生米酵菌酸。

  5. 2024年5月2日 · 邦克列酸Bongkrekic Acid原稱為米酵菌酸但因名稱中的引發部分民眾對米製品的疑慮因此衛生福利部召開專家會議邀請食品毒物臨床醫療食品檢驗等領域的專家學者進行討論共同決議將米酵菌酸改用音譯名稱邦克列酸」。 邦克列酸在國內相當罕見由唐菖蒲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gladioli)或稱椰毒伯克氏菌產生,是一種較罕見的粒線體毒素,主要由玉米或椰子類食物發酵而產生,存在於土壤與各種植物中。 溫度介於22到30°C時,是最利於毒素生長的環境。 印尼、中國及莫三比克都曾發生過這類食物中毒案例。

  6. 2024年4月29日 · 據衛福部次長王必勝29日31日說明從食材檢驗報告來看粿條香蘭葉在來米粉都是呈現 邦克列酸4月3日正式更名原稱為米酵菌酸陰性供應給寶林茶室的供應商大粄城中抽驗的16件粿條也都是陰性其他調味料如醬油芥末椒鹽魚類咖哩粉檸檬可果美番茄醬等全部未檢出邦克列酸。...

  7. 2 天前 · 什麼是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是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麵亞種産生的一種毒素,引起中毒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與一般細菌毒素不同,該毒素一種小分子脂肪酸,可抑制線粒體膜的通透性,造成肝、腦、腎、心臟等實質臟器的損傷。

  8. 2024年5月7日 · 近期食安事件可能涉及米酵菌酸之劇毒會破壞人體細胞粒線體功能導致多重器官衰竭包括肝腎在內由於以前只在印尼中國大陸莫三比克三地發生台灣首次發生其致死率甚高高達3成6成),令人恐慌到底粒線體在細胞中的構造與功能如何本篇將在粒線體的構造與功能方面多所著墨並對米酵菌酸破壞粒線體功能的作用機轉亦作探討且與讀者分享。 粒線體發現的歷史. 其實粒線體存在於動物細胞,年代非常久遠,在演化過程中粒線體與葉綠體(chloroplast)是同源的,分別存在於動物與植物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