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08年10月9日 · 2007年—2008年環球金融危機(英語: Financial crisis of 2007–2008 ),又稱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次貸危機、信用危機、2008年華爾街金融危機、2008年金融崩潰,在2008年又出現了金融海嘯及華爾街海嘯等名稱,是一場在2007年8月9日開始浮現的金融危機

  2. 2022年10月16日 · 2008年的金融海嘯(英文:Financial crisis)又稱為2008金融危機、次貸危機、次貸風暴,引發這場危機的元凶就是就是次級房屋貸款(Subprime Mortgage),當時有超過266萬套房子的屋主無法償還房貸。

  3. 金融海嘯發生原因:金融創新商品. 一般的貸款模式會讓銀行喪失流動性以及必須承擔無法收到還款的風險,於是精明的華爾街便發明了許多的金融創新商品,來讓金融機構將風險移轉到更多的投資人身上,其中尤其以將房貸證券化的不動產抵押貸款證券(Mortgage Backed Securities,MBS)最為受到金融機構青睞。 透過將債權打包成 MBS,金融機構不僅可以活化資金,解放這些長期貸款,進一步發放更多的貸款,更能夠將原先必須獨自承擔的風險轉嫁到公開市場上,在這一連串的操作之下,次級房貸的金額由 2001 年的 1,900 億美元成長至 2006 年的 6,400 億美元。

  4. 金融危機,又稱金融風暴。 是指一個 國家 或幾個國家與 地區 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如:短期 利率 、 貨幣 資產、 證券 、 房地產 、土地價格、商業 破產 數和 金融機構 倒閉數)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

  5. 2023年10月14日 · 股市的崩盤也是大蕭條的原因之一,美國經濟曾經蓬勃發展, 但這種繁榮建立在不穩定的基礎上,股市的增長吸引了大量投機資本。 1929 年 10 月 29 日,股市終於崩盤,當天市值蒸發近 300 億美元, 引發連鎖反應,導致銀行倒閉,數百萬人失去積蓄,正式掀開金融風暴。 大蕭條的經濟危機導致了廣泛的失業和貧困。 到了 1933 年,美國的失業率上升超過 20%。 許多家庭被迫住在棚戶區,依賴政府救助計劃維持生計。 下圖是1910~1960 年美國的失業率,特別是大蕭條時期 (1929~39),失業率飆高. (圖片來源: wikipedia) 1929 年經濟大蕭條美國政府作為. 為了解決失業率等問題, 美國總統羅斯福推出了”新政”,引入國家福利項目,

  6. 全球金融危機 / 維基百科,自由的 encyclopedia. 2007年—2008年環球金融危機 (英語: Financial crisis of 2007–2008 ),又稱 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 、 次貸危機 、 信用危機 、 2008年華爾街金融危機 、 2008年金融崩潰 ,在2008年又出現了 金融海嘯 及 華爾街海嘯 等名稱,是一場在2007年8月9日開始浮現的 金融危機 。 自 次級房屋信貸危機 爆發後,投資者開始對 抵押證券 的價值失去信心,引發 流動性 危機,當中經歷 2008年環球股災 。 即使多國 中央銀行 多次向金融市場注入巨額資金,也無法阻止這場金融危機的爆發。

  7. 亞洲金融風暴 是1997年爆發的一場 金融危機 ,從1997年7月開始席捲 東亞 大部分地區。 1990年代初期資金湧入東南亞,因為實際生產力不如帳面,導致經濟出現泡沫,結果由於 泰國 放棄 固定匯率制 而爆發,隨後進一步波及至鄰近 亞洲 國家的 貨幣 、 股票市場 及其他資產,相關資產的價值也因此暴跌。 該事件在泰國又稱“ 冬陰湯 危機”( 泰語 : วิกฤตต้มยำกุ้ง )。 [1] 風暴打破了 亞洲經濟 急速發展的幻象,而隨後資本的投資減少,使亞洲各國經濟遭受嚴重打擊,紛紛進入 經濟衰退 。 危机还导致社會動盪和政局不穩,一些國家也因此陷入混亂。 除此之外,危機甚至因而影响了 俄羅斯 和 拉丁美洲 經濟。 [2] 背景.

  8. 2022年9月28日 · 學者示警:和2008年金融海嘯的情況一樣. 圖、文/鏡週刊. 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示警:「明年全球經濟將陷入衰退,台灣經濟也會受影響,大家要有心理準備,明年可能要過苦日子。 」「就看何時引爆? 現在和2008年金融海嘯的情況一樣,恐會出現世界性金融風暴。 殷乃平示警,「明年全球經濟會陷入衰退,台灣經濟也會受影響,大家要有心理準備,明年可能要過苦日子。...

  9. 2022年10月27日 · 首先提到亞洲金融風暴,當時的主因是亞洲新興經濟體快速成長,各國政府與民間普遍砸大錢來擴張,這在當時甚至被形容是「用錢砸出來的成長泡沫」。 結果因為美國升息帶動美元強勁升值,資金快速回流美元資產,多個亞洲國家貨幣開始貶值,又因投機客趁機攻擊,造成亞洲各國貨幣暴跌,甚至幾乎造成國家破產。 受傷最重的國家與貨幣,包括印尼盾,兌美元貶值83%,泰銖貶值40%,馬幣貶值39%,韓元貶值34%。 由於骨牌效應,造成亞洲各國股匯市,乃至全球股市都大震盪,新台幣當時也被投機客攻擊,但因台灣外匯存底雄厚,擋住了攻勢,不過台股仍然暴跌,跌幅高達47%(詳見下圖)。 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我們之前製作的這支 影片 。 2008年金融海嘯

  10. 2023年9月6日 · 爆發於2008年9月的雷曼兄弟倒閉事件,蔓延到其他金融機構與國家,引發全球金融海嘯,甚至一度引導實體經濟的衰退,可說是近代金融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同時帶來國際金融監理機關與國際金融機構的金融監理思維和風險管理策略變革,包含巴塞爾資本協定第三版(Basel III)的導入,提高銀行的資本計提與流動性管理要求,以及對各類系統性重要金融機構(G-SIFIs、G-SIBs、D-SIBs)採取更嚴格的監管措施等顯著影響金融機構經營的制度可說濫觴於此。 金融海嘯後 全球金融監理體系積極改革.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