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陳竹昇 ( Chen Chu-Sheng ,1975年8月6日 — ), 台灣 演員,從舞台劇出發,活躍於幕前及幕後,同時也擔任戲劇及聲音指導,和演員表演課程。 以草根形象深植人心,揮灑自如的表現演活每一個角色。 2017年以電影《 阿莉芙 》榮獲 第54屆金馬獎 最佳男配角獎。 經歷 [ 編輯] 15歲時,擔任舞台道具助理。 因為舞台劇人手不足,有時也至幕前客串演出,慢慢成為演員 [1] 。 2012年 第47屆金鐘獎 以電視電影《 野蓮香 》的「蕭天福」一角,獲得「 迷你劇集/電視電影男主角獎 」;2008年也曾以 公視 人生劇展《桔醬的滋味》入圍 第43屆金鐘獎 「美術設計獎」。 也曾擔任電影《 艋舺 》、《 翻滾吧! 阿信 》、《 雞排英雄 》等片的戲劇指導 [2] 。

  2. 2017年10月15日 · 第一次當電影男主角,陳竹昇在《大佛》中飾演底層人物肚財,撿破爛、吃過期食物,偶爾去好友菜埔的警衛室串門子,性格在認命中又帶點小奸惡,不知道的人會以為陳竹昇是不是真的在資源回收場打滾過?

  3. 2023年3月10日 · 資深演員陳竹昇,在深耕戲劇界多年之後,選擇在47歲這一年勇敢轉戰新領域,推出全新創作專輯《換場》,這位自信卻不張揚的演員,用他獨有的魅力以及跳脫框架的勇氣,替我們重新定義了紳士2.0的真正樣貌。

  4. 11K Followers, 24 Following, 75 Posts - 陳竹昇 (@bamboochen.page) on Instagram: "工作邀約請洽詢bamboo.seasons@gmail.com —— 首張個人創作專輯《換場》💽:".

  5. 陈竹升 ( Chen Chu-Sheng ,1975年8月6日 — ), 台湾 演员,从舞台剧出发,活跃于幕前及幕后,同时也担任戏剧及声音指导,和演员表演课程。 以草根形象深植人心,挥洒自如的表现演活每一个角色。 2017年以电影《 阿莉芙 》荣获 第54届金马奖 最佳男配角奖。 经历 [ 编辑] 15岁时,担任舞台道具助理。 因为舞台剧人手不足,有时也至幕前客串演出,慢慢成为演员 [1] 。 2012年 第47届金钟奖 以电视电影《 野莲香 》的“萧天福”一角,获得“ 迷你剧集/电视电影男主角奖 ”;2008年也曾以 公视 人生剧展《桔酱的滋味》入围 第43届金钟奖 “美术设计奖”。 也曾担任电影《 艋舺 》、《 翻滚吧! 阿信 》、《 鸡排英雄 》等片的戏剧指导 [2] 。

  6. 2022年12月31日 · (灣兔音樂提供) 資深演員陳竹昇跨界歌壇推出創作專輯《換場》,47歲的他耗時半年創作10首新歌,回想這段歷程,陳竹昇說:「江湖浪蕩30多年,沒有題目的作文最難寫。 」為了創作,他跳脫原有的生活閉關寫歌,好友謝銘祐一路相陪,對於寫曲寫詞提供珍貴建議,陳竹昇形容:「就好像颱風天他為你建一座木屋遮風避雨,讓你心安。...

  7. 陳竹(Bamboo Chen),1975年8月6日出生於台灣省新北市新莊區,中國台灣影視男演員、戲劇指導,南強工商表演藝術科教師。 2000年,出演舞台劇《黑道害我真命苦》,從而正式進入演藝圈。 2003年,參演舞台劇《女兒紅》。 2004年,參演劇情電影《十三角關係》。 2007年,出演舞台劇《人鼠之間》。 2008年,擔任電視電影《 桔醬的滋味 》的美術設計,並憑藉該片入圍第43屆台灣電視金鐘獎美術設計獎。 2010年,擔任動作電影《 艋舺 》的戲劇指導。 2012年,憑藉劇情電影《 野蓮香 》獲得第47屆台灣電視金鐘獎迷你劇集/電視電影男主角獎。 2013年,在喜劇電影《 總鋪師 》中飾演水腳A,並為該片演唱了主題曲《三八阿花吹喇叭》。

  8. 2022年12月30日 · 陳竹昇《換場》半年寫10首歌 翁靖堯嘆《這世界怎麼是灰色》. 報導尤嬿妮. 2022年12月30日. 資深演員 陳竹昇 跨界歌壇推出創作專輯《換場》,47歲的 ...

  9. 陳竹昇1975年出生,15歲開始在劇團打工做美術道具,因舞台劇常人手不足,偶而也會上台客串演出,後來轉而專心擔任演員,舞台劇、電視、電影都有參與演出,並曾擔任電影《艋舺》、《翻滾吧!. 阿信》、《雞排英雄》等片的戲劇指導。. 2013年演出 ...

  10. 2018年9月1日 · 高中唸美工科雕塑組的陳竹昇,當時到劇場做道具、打燈光什麼都要做,有時人力不足到幕前客串演演蘋果或路人。 近30年的幕前幕後,全方位歷練十分扎實。 2010年電影「艋舺」監製李烈,找他擔任演員的台語指導,教演員們把片中黑幫少年操持的台語口氣詮釋到位。 就像沒人會說自己國語講得好一樣,母語為台語的陳竹昇並無自覺,「我到現在也不覺得台語有特別好」,因為周圍的人不太會講,「相較下好像我們有講得比較好而已。 李烈告訴他,劇本是用中文寫的,必須用很生活口語式的台語翻譯出來,將「情調」教給演員。 陳竹昇翻台語也教情感表演,「語言和表演是結合在一起的,若分開來,就成了台語文學班,這東西我沒有興趣。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