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26日 · 濟南路69號是楊德昌導演的老家,1980年代台灣新電影創作者不時群聚的革命基地,牆上掛著一張黑板,楊德昌用粉筆密密麻麻寫著想做的事和正在做的事:那是夢想,亦是雄圖。 林奕華的《一個人的一一:洋洋的一封信》中同樣有一張白板,演員王宏元、黃人傑隨意把口中唸的台詞,持著彩色筆寫上白板,有塗鴉也有原子小金剛。 在光影與剪接魔術下,白板的字與圖像隨意幻化,書寫可以FORWARD也可以BACKWORD(那是過去與未來的辯證技法)。 字體可以是草體,也可以是印刷體;可以是單張幻燈投影,也可以是多向光源交疊…….這樣的劇場光影,現代又前衛,是召喚年輕人的用心;這樣的電影光影,承載巨量資訊,引領觀眾進入視覺迷宮。 當然,白板不只一面。

  2. 2024年5月29日 · 華之亂:深作欣二行草. 深作欣二執導的《華之亂》,璀燦如花,潮浪激撞,為信念與激情而活的文學家們為日本大正時代(1912年-1926年)百花齊放的文藝情貌,留下了一個只能以「亂」來形容,卻「亂」得讓人心馳神往的時光縮影。. 《華之亂》的縱軸 ...

  3. 5 天前 · 這種類比其實是沒完沒了,也沒有意義的爭辯,反正,就是有一本知名雜誌找了一位影評人選了他個人觀點中的十大佳片而已,因為雜誌名氣夠響亮,因為片單中有李安,只因為《臥虎藏龍》是唯一的華語片,所以肯定各大媒體都會大書特書。 是不是一人觀點,好像就沒有太多人在意了。 10.《大藝術家(The Artist)》 09.《寶萊塢生死戀(Devdas)》 08.《紅磨坊(Moulin Rouge)》 07.《紐約浮世繪(Synecdoche, New York)》 06.《危機倒數(The Hurt Locker)》 05.《白色緞帶(The White Ribbon)》 04.《臥虎藏龍》 03.《阿凡達(Avatar)》 02.《魔戒三部曲(The Lord of the Rings )》

  4. 2024年5月30日 · 結果是松田優作勝出。 飾演富裕作家的他,一出場就是戴著遮風鏡、開著外掛邊車的德式軍摩托車,帶著女記者出遊,不顧一切橫衝直撞的囂張狂放。 《華之亂》是松田英年早逝前的倒數第二部作品,《黑雨》中的重機殺氣,《華之亂》的邊車直撞,都讓人印象深刻。 然而富家文人氣質就是與眾不同,線框造型的眼鏡、雙鬢削修、衣著講究、古董相機與留聲機的細究確實盡得大正文人的流行風貌,甚至仰賴舒伯特名曲「水上吟(Auf dem Wasser zu singen)」的宛轉旋律與歌詞: 「 在閃亮的波浪當中/滑行著如天鵝般搖曳的小船/啊 在輕柔閃爍的波浪裏/我心也像小船一樣滑行. 啊 時間隨著濺濕的翅膀消逝/明天也會隨著閃爍的翅膀消逝/就如昨天跟今天/直到我乘著更明亮的翅膀/也隨著時間消逝 」

  5. 2024年5月27日 · 你會怎麼拍演員吃甜筒冰淇淋? 要不要吃? 視劇情需要。 怎麼吃,則是時間問題。 劇場表演如果吃起甜筒冰淇淋,多數許可從頭吃到尾,電影表演則受限時間,點到為止。 挑剔的觀眾難免不耐,嫌導演沒其他戲可以拍了嗎? 看完林奕華執導的舞台映画《兩個人的一一:婷婷的14首搖籃曲》,印象最深的就是路嘉欣和王宏元吃甜筒的戲。 (請笑我庸俗嘴饞) 關鍵不在吃,而在概念。 因為,兩人一左一右同時開動,女生輕剝快啃,漂亮俐落;男生粗手濫撕,破紙滿桌,還不忘先把包裝紙啃個乾淨,再慢舔筒冰。 全紀錄,不只是吃食紀錄,更是時間紀錄。 傳統電影被劇情綑綁,不許可慢條斯理讓時間滴答前進,舞台映画則偏重概念,疫情隔離中的男女時鐘慢了,吃食全紀錄,更貼近紀錄時光慢走的煎熬。

  6. 2024年5月12日 · 聯合報500輯今天刊出了我的文章,素描我認識的侯導. 36年來,有時叫他孝賢,或者叫他老侯,侯導或者導演,怎麼稱呼都好,平常他會用招牌式笑容,火大時他會用眼神瞪你,我喜歡那位豪邁粗獷,用野性跟你對決的 侯孝賢 。. 那年拍完《少年吔,安哪 ...

  7. 2024年5月24日 · 藍色電影夢 愛電影…看電影…寫電影…說電影…夢電影 選單及小工具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