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5日 · 日本傳媒周日5日報道明治大學等研究團隊在一項調查味覺起源的研究中發現鰩魚與鯊魚和人類一樣能感知苦味牠們所擁有的苦味受體可以追溯到大約4.5億年前即原始魚類開始分化成鰩魚與鯊魚時比以前預期的還要早味覺由存在於味蕾中的味覺受體介導產生而苦味感知是由2型味覺受體TAS2R介導它代表了一類獨特的G蛋白偶聯受體。 研究人員通過比較基因組分析,發現赤魟和竹鯊也有TAS2R基因,推測原始魚類因長出下顎而擁有吃各種食物的能力,苦味受體的發展是為了防止牠們誤食有毒物體。 相關研究論文已於科學期刊《當代生物學》上發表。 參與是次研究的明治大學客座研究員糸井川壯大表示,得益於苦味受體,人們今天可以享受啤酒和咖啡的苦味,想到這一點便感到很有趣。

  2. 13 小時前 · 生物奇觀!. 中山大學發現鯙科魚右睪丸較左大八倍. 【記者 王雯玲/高雄 報導】可以想像右側睪丸比左側大超過8倍的模樣嗎?. 這是鯙科魚類的 ...

  3. 2024年5月22日 · 古生物學界近來有新的突破1種成謎近200年的鯊魚體態終於被揭開其廬山真面目牠是大白鯊的近親但體型又更勝於大白鯊堪稱是新發現的史前巨鯊」。 英國衛報 報導 ,英國《皇家學會報告》(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24日刊登的 論文 ,終於讓「皺齒鯊」(Ptychodus)這個體型巨大、活躍於1.05億至7500萬年前白堊紀晚期的物種真身現形。 論文作者之一、法國勒恩大學(University of Rennes)伍爾洛(Romain Vullo)表示,皺齒鯊的化石大約在2個世紀前就已被發現,但是牠的外型及演化上如何歸類,一直以來都是個謎。

  4. 2024年5月15日 · 在1998年,科學家研究浙江省 長興縣煤山附近的二疊紀/三疊紀岩層他們採用鈾-鉛測年方法研究鋯石中的鈾/鉛比例 [2],估計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的發生年代為2億5140萬年前誤差值為30萬年),並發現此後有隨著時間持續增高的滅絕比例 [1]。

  5. 1 天前 · 李欣潔/核稿編輯越南中部順化市海岸日前有民眾發現,1條身長近4.5公尺、俗稱「地震魚」的皇帶魚(oarfish),體重重達數十公斤,吸引大批民眾 ...

  6. 13 小時前 · 皇帶魚又稱「地震魚」,是一種深海魚類,早期漁民因觀察到捕獲皇帶魚時常伴隨地震發生,久而久之皇帶魚便和地震畫上等號。越南海岸日前出現一條長達4.5公尺的超大地震魚,當地人嚇壞擔心有天災將至。

  7. 2024年5月8日 · 建築 地震 建築師 神戶 日本 花蓮 陳冠華 觀光. 日本神戶大地震30年前死了6千多人房屋倒了20多萬戶無家可歸者有40多萬人對神戶人而言雖然已過30年但還是記憶猶新的傷痛台灣921也是讓台灣人對地震的恐懼仍深藏內心深處台灣建築師陳冠華說這次0403花蓮地震有人說像921甚至更搖更嚴重921是台灣人內心的集體創傷因為神戶大地震結束後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樹挨家挨戶做了現場訪談與調查。 他用自己的身體、眼睛去感受災害,訪談後寫了1本名叫《神的孩子都在跳舞》的書,在那本書裡,完全沒有寫到關於震災、恐怖之類文字,反而用另外一種小說創作的方式,描寫一些如藝術家宮崎駿《龍貓》的故事一樣,用溫情文字來疏解人群中無法排解的傷痛,避免造成民眾性格上的陰影與壓力。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