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 天前 · 清明節是國人慎終追遠祭掃墳墓緬懷先人的重要節日但有五種人不宜掃墓也有些禁忌要注意。 民俗專家楊登嵙表示,掃墓時間最好是在早上5點後,下午3點前,時間太晚較易招惹陰靈纏身或騷擾。 祭拜供品可準備先人生前喜歡吃的東西,供花以白色菊花最適合的,帶刺的花朵不宜祭拜,例如玫瑰花、薔薇花,除了鳳梨、香蕉不宜祭拜祖先,葡萄、龍眼一整串的也不宜,以免一連串不祥發生,但剪開就沒關係。 掃墓時盡量選擇低彩度、低明度服裝,切忌穿大紅色系衣服,女性可化淡妝;但全身黑色系亦不宜,因陰磁場較易附著或接近,盡量以樸素為主。 墓地是陰靈的安居之所,故不可嘻笑怒罵、大聲喧嘩,口出穢語,亂跑亂跳,隨處小便,這樣做不單對自己的先人不尊敬,更對附近的靈體構成滋擾。

  2. 4 天前 · 今天是清明節為因應掃墓之車流疏導需要台北市政府交通局公告富德公墓南港軍人公墓及陽明山第一公墓於早上5點30分至晚上5點南港軍人公墓為早上8點至晚上5點於周邊道路及主要入口實施交通管制同時已配合闢駛5線免費掃墓公車及復康巴士。 台北市政府交通局 表示墓區各交通管制點僅准許公車掃墓公車復康巴士及執行公務車輛通行管制內容如下: 一、富德及南港軍人公墓. (一)禁止所有車輛通行管制點(汽機車均禁止) 1、崇德街與富陽街口。 2、研究院路4段與木柵路4段159巷三岔路口。 3、文山區西寒寺前三岔路口。 4、木柵路5段18號。 5、崇德街與崇德街146巷。 (二)禁止汽車通行管制點(機車可通行) 1、木柵路5段43巷與木柵路5段巷口。 2、木柵路5段西側(萬福橋公車站)站牌。

  3. 4 天前 · 研判清明節一早即有大量返鄉掃墓車流將於當日提前於5點開始至12時實施西部國道高乘載管制及時段性封閉部分匝道匝道儀控等措施至於其他日主要之交通管制措施為部分匝道及服務區便道時段性封閉國5北向高乘載管制及匝道儀控等高公局表示另為鼓勵民眾提前利用周休掃墓清明節連假前2個周休 (3月23日、24日、30日及31日),採單一費率再7折收費,以鼓勵提前掃墓分散連續假期車流。 清明連假交通疏導措施如下: 一、匝道封閉: (一)假期前2個周六(3月23日及30日)上午5至12點:封閉國5石碇、坪林南向入口 (石碇南向入口封閉期間,改為大客車專用入口)。

  4. 2024年5月4日 · 中. 大. 友善列印. 清明節掃墓金門人有金門人的規矩。 所謂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 大家相沿成習,沒有甚麼對錯可言。 只是清明時節金門是霧季造成遊子返鄉掃墓的困難。 每年這一時節,搞得台金交通大亂、人仰馬翻,尤以今年為甚。 這就要從金門人的掃墓習俗談起。 今年小舅子約我大年初一到萬里天祥寶塔一起去祭拜。 我的金門人風俗習慣,立即的回絕了。 我說那有人大過年的到靈骨塔去拜拜的呢? 小舅子說他每年初一去,三個停車場車子都停得滿滿的。 這顛覆了我只有清明節前後十天才可掃墓這個金門人的習俗認知。 我提出質疑。 小妹子說台灣南部人過年之後就可以掃墓;後來我再打聽得知客家人元宵節過後,一元復始也可以掃墓了。 我就覺得奇怪了,為甚麼他們有這種彈性,而金門人卻規定得死死的?

  5. 2024年5月1日 · 所以清明節既與自然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又兼顧人文的重要內涵人們會進行掃墓祭祖放風箏射柳踏青的一系列活動。 每一年的清明都有着自己鮮明的特點,今年被大家討論最多的就是無春閏年+甲辰龍年。 甲是十天干中的首位,辰是十二地支中的一個,同時每12年會有一個龍年,所以它們的組合就是農曆一甲子,60年一輪迴。 比如,甲辰年有:1904年、1964年、2024年等。 出生於這些年份的人五行屬木,被稱為木龍命,象徵着吉祥和尊貴。 無春年是指農曆新的一年中沒有立春這個節氣,這樣的現象每隔3年左右會出現一次。 而閏年則是每四年一次,閏年的設定是為了修正日曆與天文時間的差異,使之更加接近真實的天文周期。 清明節三天假期那天上墳比較好呢. 對於一些不上班的朋友來說,大家應該已經提前進行了祭拜儀式。

  6. 2024年5月8日 · 是指沒有滿三年的墳墓要在春社來臨前進行祭掃就拿我去世的爺爺來說他在2022年12月底去世的今年是他去世的第二年還沒有滿三年需要在春社日到來前進行祭掃在今年春節過後趁着大家都在家大伯就安排了祭掃事宜這次祭掃了之後清明節可以不進行祭掃活動。 不過,不同地區習俗不一樣。 2024年春社日是哪天? 2024年春社日是立春後的第五個戊日 ,今年立春時間是2月4日(農曆臘月二十五),立春則是戊戌日,正月初五則為戊申日,正月十五為戊午日,正月二十五為戊辰日,二月初六為戊寅日,二月十六戊子日。 根據推算,可以了解到今年農曆二月十六就是立春後的第五個戊日,就是春社日。

  7. 2024年5月1日 · 清明節除了掃墓還有許多其他的傳統活動可以幫助人們表達對先人的懷念之情: 1. 踏青:清明時節,萬物復甦,大自然呈現出勃勃生機。 人們可以走出戶外,欣賞春天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從而寄託對先人的思念之情。 在踏青的過程中,人們可以回憶起與先人共度的美好時光,讓懷念之情更加深刻。 2. 植樹:植樹是清明節的重要傳統習俗之一,它不僅有助於綠化環境、保護生態,還寓意着生命的延續和傳承。 人們可以在先人的墓地或家鄉植樹,以此來紀念先人,同時也為後代留下一片綠色。 3. 放風箏:清明時節放風箏是一項古老的傳統活動,它象徵着將思念和祝福通過風箏傳遞給遠方的先人。 人們可以親手製作風箏,寫下對先人的祝福和思念,然後放飛風箏,讓它們在天空中自由飛翔。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