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賴和 (1894年5月28日—1943年1月31日), 原名 賴河,又名 賴癸河, 筆名 懶雲 、 甫三 、 安都生 、 灰 、 走街先 、 孔乙己 、 浪 等,是出身臺灣 彰化 的作家、詩人、 醫師 與 社會運動 者。. 受到 五四運動 與其他傳入臺灣與中國的歐美思想等影響,他 ...

  2. 賴和,終其一生,以醫術救治人的肉體,以文學剖析台灣被殖民的諸多面向,其文學作品採「寫實主義」的手法,啟蒙、左翼、抵抗性、反殖民、本土--皆可從賴和的文學 中窺見其身影,且洋溢著民族情感與人道主義,被譽為「台灣新文學之父」。

  3. 賴和文教基金會暨賴和紀念館的成立宗旨,秉持賴和精神,具體實踐人道的關懷、在野的立場、批判的精神,發揚台灣文化。 為了讓文化紮根、落實本土教育,基金會持續不斷地積極推動各類相關活動,希望透過這些文藝活動,讓文學種子回歸到孕育生長的土地 ...

  4. 2024年9月29日 · 赖和 (1894年5月28日—1943年1月31日), 原名 赖河,又名 赖癸河, 笔名 懒云 、 甫三 、 安都生 、 灰 、 走街先 、 孔乙己 、 浪 等,是出身台湾 彰化 的作家、诗人、 医师 与 社会运动 者。. 受到 五四运动 与其他传入台湾与中国的欧美思想等影响,他 ...

  5. 賴和與台灣文學. 賴和寫作的文體,不限於詩,幾乎嘗試各種體裁,也寫散文、隨筆雜論,甚至小說。. 雖然賴和後來接受的是日本殖民者帶到台灣的新式教育,但他對漢文的學習、磨練與運用,一輩子未曾停止過,他的漢文流利可任意揮灑,下筆如行雲流水 ...

  6. 時代點燈者‧地方說書人──賴和. 影片長度:00:13:35. 以賴悅顏先生的角度重新來看賴和,是家人、是醫生、是運動者、是文學家。 從被保存下來的文物看見賴和走入民間,行醫時對於窮苦人家的態度;文學上、積極改變寫作方法,從漢文、白話文、最後嘗試用臺灣話創作等,在臺灣新文學運動上留下重要的改革註腳,而現今賴和文教基金會延續起賴和當年的精神,努力著。 相關影片. 從鹿港到臺北七間仔──做木師傅莊泉. 宜蘭文學守護者,蘭陽文壇獨孤俠──李榮春. 從社會運動鬥士到臺灣文獻先覺者──莊松林. 跤踏臺灣地,喙講爸母話──劉青雲. 藏書、抄字,文學工──臺灣文學探針者‧張良澤.

  7. 賴和,1894-1943年,本名賴癸河,一名賴河, 筆名有懶雲、甫三、安都生、灰、走街先等。 出生於傳統道士家庭,祖父賴知以「弄鈸」為業 父親賴天送從事道士,使他與民間有一體感。

  8. 典藏者.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賴和(1894-1943),彰化巿仔尾人(今彰化市陽明里),本名賴河,又名葵河,字懶雲,有懶雲、逸民、甫三、安都生、灰、走街先、浪、孔乙己等筆名,為醫生、詩人、小說家、編輯、社會運動者、政治改革家,臺灣文學研究者尊為 ...

  9. 賴和 (1894~1942),出生於彰化市。 原名賴河。 筆名有「甫三」、「懶雲」、「安都生」、「走街先」等。 幼時曾入舊書房小逸堂就學於老塾師黃其倬。 1903年入公學校。 1909年進入臺灣總督府醫學校。 1914年3月畢業後於嘉義病房實習。 1916年回返彰化自行開設診所。 1917至1919年間前赴廈門鼓浪嶼博愛醫院服務。 1921年參與「臺灣文化協會」創立,1923年12月因治警事件首度入獄,翌年元月出獄。 1930年3月底起,與林攀龍、陳虛谷等人共同負責改名後的「臺灣新民報」學藝部之編輯工作 (正式掛名時間為1932年4月15日)。 1938年一度赴日本、中國東北、北京等地遊歷。 1939年秋,與陳虛谷、楊笑儂等人成立古典詩社「應社」。

  10. 賴和,原名賴河,字懶雲。 一八九四年四月二十五日出生,彰化人。 台灣醫學校畢業,在彰化地區懸壺濟世,一九一七年至一九一九年曾到廈門行醫。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