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26日 · 當腦部開始退化,大腦神經元對以上這些周遭行為及反應的控制力,包括情緒調整及記憶力,確實會變差;但當情緒低落、憂鬱,不想吃,不想動,體力自然不好,老人家的肌力衰退速度非常快,一個月不太動就差很多。 所以臨床上有時很難判斷哪個先出現,只能確定「兩者會互相影響」。 如果沒有意識到「衰弱症候群」,只看作是老化過程一定會有的現象,而不設法努力對抗,就會讓老年憂鬱情形更加嚴重。 再加上老人家通常會變得比較神經質及固執,心理上便更難適應老化過程。 就像我媽媽,因為腳的平衡出現問題,擔心跌倒,不再去公園運動,所以失去了朋友;加上無法控制自己的生活,需要依靠別人,甚至因為子女感受到壓力,不敢回家看父母,這些都可能加重老人的憂鬱。

  2. 2024年5月28日 · 根據兒童福利聯盟《2023臺灣兒少遭微歧視經驗與校園霸凌調查報告》,約有3成2以上的兒少有被微歧視 [1] 的經驗,其中因性別特質而被歧視比例約有1成。 另外從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2021年的《台灣同志(LGBTQ+)學生校園經驗調查報告》中,高達6成以上的多元性別學生在學校曾因自身性傾向、性別或性別氣質表現,遭遇言語侮辱、嘲諷、威脅。 《性別平等教育法》自2004實施至今已有20年,法規雖規定了應將性別平等教育融入課程,且每學期應實施性別平等教育相關課程或活動至少4小時。 我們仍從上述2份近年的調查報告中看見,校園的性別議題還有許多需要再努力的空間。 而校園中發生的這些事情,是否可以歸因於學校不夠落實性平教育? 我想應該無法直接斷定。

  3. 2024年5月29日 · 2024-05-29. 為什麼明明是犯罪,卻會發生無法追訴的狀況,造成被害人心中永遠的痛? 圖片來源:Nicoleta Ionescu/Shutterstock. 完整的人具有兩個核心特徵,分別是自主權和主體性。 健全的民主政體要能夠保障自主權,其方式就是讓人們有機會在重要的領域中為自己做選擇──例如宗教、言論、政治意見、職業、人際關係、性和婚姻。 保障主體性的方式則是要承認人們需要空間形成自己的信仰,還要能夠滿足他們的情感。 ——瑪莎.納思邦. 2024年3月20日,大法官受理了一份 特殊的案子 ,將針對妨害性自主事件中的追訴期進行討論。

  4. 2024年5月27日 · 在這資訊爆炸卻人云亦云的年代,我們邀請您一同擁抱多元的世界觀,與認真思考的心靈碰觸,以理性真誠的態度,面對眼前的紛雜變動,看見這座島嶼獨特的價值與人文關懷。

  5. opinion.cw.com.tw › sub-channel › 24藝文 | 獨立評論

    2024年5月26日 · 在這資訊爆炸卻人云亦云的年代,我們邀請您一同擁抱多元的世界觀,與認真思考的心靈碰觸,以理性真誠的態度,面對眼前的紛雜變動,看見這座島嶼獨特的價值與人文關懷。

  6. 2024年5月11日 · 在這資訊爆炸卻人云亦云的年代,我們邀請您一同擁抱多元的世界觀,與認真思考的心靈碰觸,以理性真誠的態度,面對眼前的紛雜變動,看見這座島嶼獨特的價值與人文關懷。

  7. 2024年5月26日 · 第一種我們在哲學諮商上最常見的,叫做「行動者-觀察者偏誤」(actor-observer bias),造成的結果,就是雙重標準。. 我們在解釋人的行為時,在我們作為行動者(actor)和觀察者(observer)時完全相反。. 用簡單的政治現象來解釋的話,就是同一個政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