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3 天前 · 隨著政治民主化的開展中華民國在台灣 的國家體制漸與台灣社會相融合,文化發展上則從 中華文化 本位轉為以 台灣本土文化 為重心, 公民社會 開始成形。 2008年, 第二次政黨輪替 ,國民黨重返執政。 2016年, 第三次政黨輪替 ,民進黨第二次執政,並首次贏得立法院多數席位,首次完全執政。 現今的中華民國於國際間常因 地理位置 通稱為「 臺灣 」、或因 政治因素 被權宜性稱為「 中華台北 」、「 臺灣地區 」等,以經濟成就聞名於世 [參8] [參9] 。 建國之初 [ 編輯] 辛亥革命 [ 編輯] 主條目: 辛亥革命. 更多資訊: 黃花崗起義 和 武昌起義. 孫中山 ,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任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都督時的 黎元洪 。

  2. 3 天前 · 1947年底國民政府正式頒布 中華民國憲法 ,將國民政府改組為 中華民國政府 並正式 行憲 ,同時間與 中國共產黨 全面爆發 內戰 ,失利后於1949年12月7日退守臺灣島,仅统治 臺澎金馬 地区,形成與中共建立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相隔 台灣海峽 兩岸 分治对立局面。 中華民國政府遷台 初期在台湾施行 威權統治 ,另一方面大力發展 經濟建設 。 1971年,中華民國 退出聯合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取代中華民國政府在聯合國及其附屬組織的「 中國 」席位,許多國家轉而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並與中華民國斷交,中華民國失去 廣泛的國際承認 。 1987年中華民國政府宣布解嚴恢復 憲政 ,並實施民主化改革,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統治的 中國大陸 之非政治交流也逐漸恢復。

  3. 2 天前 · 沿革. 蔣中正(左三)於南京就任為第一任中華民國總統. 1947年( 民國 36年)12月25日, 中國 在 第二次國共內戰 期間正式「 行憲 」, 國民政府 依《 中華民國憲法 》(通稱《憲法》)規定改組為 中華民國政府 、中華民國總統一職取代 國民政府主席 為中華民國之 國家元首 ,同時設 中華民國副總統 為備位元首,並置 總統府 為總統、副總統行使職權所需之機構 [1] [2] 。 國民大會 依《憲法》規定於1948年4月舉行 首任總統及副總統選舉 (總統及副總統分開選舉),由時任國民政府主席 [註 1] 、 中國國民黨 籍的 蔣中正 當選為總統(副總統為同黨籍的 李宗仁 ) [4] [5] 。 1948年5月20日,蔣中正就任為首任中華民國總統 [6] :35 [7] [8] 。

  4. 4 天前 · 中華民國 建國初期,承襲 清朝 舊制。 不同之處在於廢除 府 ,將所有不管 縣 的 州 、 廳 全改為縣,1914年時在省縣之間設置93個 道 。 當時的省份依當時順序排列,有 直隸 、 奉天 、 吉林 、 黑龍江 、 山東 、 河南 、 山西 、 江蘇 、 安徽 、 江西 、 福建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陝西 、 甘肅 、 新疆 、 四川 、 廣東 、 廣西 、 雲南 、 貴州 等22省。 北洋政府 在22個省之外設了 京兆地方 、 熱河 、 察哈爾 、 綏遠 、 川邊 等幾個特別區域, 西藏 、 外蒙古 、 青海 3個 地方 , 膠澳 、 淞滬 等2省級商埠,另保留 阿爾泰 、 塔爾巴哈台 、 伊犛 3地區(後均併入新疆省)。 訓政時期. 1936年中華民國行政區劃.

  5. 2024年5月22日 · 中華民國統帥旗原稱國民政府主席旗中華民國總統旗1986年陸海空軍軍旗條例實施後改為現名是中華民國總統統率全國陸空軍之旗幟中華民國統帥旗之長寬比例為3:2以紅色為底中置按旗幅三分之一的中華民國國徽外加綴金黃色絲 ...

  6. 4 天前 ·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 ,又稱 民國時期 [4] [5] [6] ,指自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 建立 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 至1949年底 中華民國政府遷台 之間, 中华民国 之政权( 北洋政府 、 國民政府 和 中華民國政府 )位于 中国大陆 的歷史時期,也是 中国历史 上首次採用 共和立憲制 的時期 [7] [8] 。 20世紀初, 黃花崗起義 與 保路运动 先後爆發, 清政府 權力衰落。 1911年10月10日, 辛亥革命 爆發,各省紛紛響應並宣布獨立 [9] 。

  7. 4 天前 ·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又稱民國時期 [4] [5] [6],指自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建立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至1949年底中華民國政府遷臺之間,中華民國之政權(北洋政府、國民政府和中華民國政府)位於中國大陸的歷史時期,也是中國歷史上首次採用共和立憲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