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5 天前 · 清明節的由來與道教祭祀. 清明節,意指「天清氣朗,萬物明潔」,是中國傳統民俗節日。 人們在這一天祭祀祖先,表達慎終追遠之情,同時合家踏春出遊,又洋溢著濃濃的親情氛圍,因此清明節是一個有著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的節日。 清明節,除了是傳統意義上的節氣和民俗節日以外,其蘊含的「清明」思想與道教所提倡的「天人和諧」的境界也極為契合。 《太平經》中有云:「夫道,乃天也,清且明,不欲見污辱也」,「清明」表達了一種天地萬物生全,和諧安寧的情景。 而人若處於「清明」狀態,則可「內自清明,不欲於俗」,脫俗則能接近「道」的狀態,進而得道。 因此,藉助清明節的「天清氣朗,萬物明潔」,可助人修身養性,使人的身體、精神達到「清明」的狀態。

  2. 2024年5月22日 · Voice Of Kuanghua (khmusic) 67 subscribers. 0. No views 1 minute ago 寶貝萱言. 「清明」是在每年4月5日或6日,通常此時也是氣候轉變季節交換之時。...

    • 37 分鐘
    • 12
    • 光華之聲廣播電臺
  3. 2024年5月26日 · 清明節,這一傳統節日,在中國歷史上承載了豐富文化內涵與民俗風情。 作為既是節氣又是法定節日唯一節日,它既有着清明節氣「氣清景明、萬物皆顯」象徵意義,又承載着祭祖、緬懷先人孝道情懷。 從古至今,清明節的慶祝方式在不同地域有着各自獨特風情。 在廣州,人們常常以「拜山」「行清」方式,帶着簡便祭品前往祭掃祖先,這一傳統體現了人們對祖先尊敬和懷念之情。 而在粵西地區,則有手持火把掃墓習俗,這不僅是一種紀念儀式,更寓意着「薪火相傳」,傳承家族責任與使命。 除了祭祀祖先外,清明節的飲食文化也頗具特色。 嶺南地區,尤其是廣府人家,注重遵循時令飲食文化。 清明蕎、清明蝦、甘蔗、艾糍等成為清明飲食主角,不僅味道鮮美,更蘊含着對豐收和祖先感恩之情。

  4. 2024年5月20日 · 清明節的由來與傳說: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 “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 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關於寒食,有這樣一個傳說: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 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 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

  5. 2024年5月15日 · 搞不清楚的兩人決定向館長爸爸請教沒想到這一切跟清明節有關係? 「清明節」是什麼呢? 快來聽故事,找答案吧!

    • 15 分鐘
    • 9
    • 故事小苗
  6. 2024年5月19日 · 清明節有盪鞦韆的習俗民俗專家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說早在原始社會我們的祖先為了取得食物常要攀藤上樹在弗動中創造了盪鞦韆的活動。 民間最早的鞦韆活動,人們稱為“千秋”。 傳說是北方的山戎民族所創,開始時只是一根繩子,以手抓繩而蕩。 後來,齊桓公北征山戎族,把“千秋”帶入中原,漢武帝時因為它與“千秋萬壽”這個祝壽詞衝突,而改為“鞦韆”,後來就改為用兩根繩加踏板的鞦韆。 到了唐宋時期,盪鞦韆逐漸成為女子嬉戲玩耍的遊戲,女子們衣衫裙裾隨風飄動,搖曳多姿,甚是好看。 民俗專家表示,盪鞦韆流傳至今,仍受人們的喜愛。 寒冬一過,人們換上春裝,架起鞦韆,在空中飄來蕩去,翩翩若飛,可以舒展心情,開闊視野,平衡身心,增大膽量,忘卻煩惱。

  7. 4 天前 · 今年清明節是一個極為特殊的時刻六十年難遇它不僅僅是一個二月的早清明更是一個吳春一個閏年的戊辰月戊戌日一個純土日的清明清明節作為二十四節氣中wei yi的一個節日它與寒食節上巳節三節合一形成了一個獨特的節日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