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6 天前 · 「 大家進入商業世界後,肯定會遇到不知道哪邊才是正確的,讓自己煩惱不已的時候。 也許這時候,就要像選擇三明治口味時一樣,相信自己的直覺。 我不知為什麼,在筆記本上寫下了這段話。 我想是因為 「正確的選擇,對每個人來說都不一樣」 這點和她教我們的內容有共通性,雖然也有點像在閒聊或說笑! 儘管如此,課堂尾聲她說的這段話,卻成為我學會「關鍵人脈」的重要訊息。 鍛鍊以「喜好」做決策的能力. 日本一橋大學國際企業策略研究所教授楠木建,他在暢銷書《策略就像一本故事書》中提到:「驅動經營者的動機取決於『喜好』」。 對於公司經營的判斷,或是在新事業的策略,我們總是尋找成功的「答案」。 但令人意外的,也許成功的祕訣就是經營者的「喜好」。 楠木建在《溫拿都喜歡這樣做生意》一書中也提到柳井正。

  2. 2024年5月6日 · TO 推薦熱門書摘:《七的好運法則》 史丹佛大學商學院組織行為學教授奇普.希思在推薦《七的好運法則:別等運氣從天而降,任何人都能自己創造增加好事發生的機會》時說到,作者運用社會科學告訴我們:幸運是一門嚴謹的學科。 文/卡拉‧史塔爾(Karla Starr) 我在二 七年秋天第一次見到 ...

  3. 2024年5月13日 · 分享本文. TO 推薦熱門書摘:《圖解 正向語言的力量》 腦科學與心理學的研究證實:「你平時所說的話,正在塑造你的人生。 」日本斜槓創業家永松茂久長期關注「潛意識」的科學研究結果,從中開發出獨特的人才培訓法,讓他自己翻身成多家企業的創辦人,至今已有 38 萬人聽過他的演講。 來看看他如何根據親身實證經驗,善用潛意識,達到理想目標。 文/斜槓創業家 永松茂久. 心理學上有 「自我應驗預言」 這個名詞。 「自我應驗預言」這種現象,指即使是毫無根據的一句話(謠言或成見),只要說話者相信它並採取行動,到頭來這番說過的話就會成真。 我想很多人應該都有這樣的經驗:當你信任的人說了一句「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你便感到心情愉快,最後創造出超乎想像的佳績。

  4. 2024年5月17日 · 2024-05-17. 分享本文. TO 推薦熱門書摘:《 你值得被理解 》 下班後的聚會明明不感興趣,卻總覺得還是得硬著頭皮去嗎? 其實,這不是社交,而是在蹉跎光陰經營「無意義的人際關係」。 不如與自己高品質的獨處,精進自己的實力,才能在未來讓「人際關係」成為有用的利器。 文/心理諮詢師 小姿. 人都是怕寂寞的動物,都有社交需求。 小志在一家公司當企畫,他最近對社交這件事感到特別迷惘。 公司裡的同事無論男女,八卦、湊熱鬧的人不少。 小志其實是一個個性偏內斂的人,但還算是個職場新人的他,總是擔心別人說他不合群、沒有團隊觀念,從而影響日後的升職加薪,所以,每次同事們聚在一起閒聊的時候,哪怕他沒興趣參與,也會強迫自己加入他們。

  5. 5 天前 · 你覺得她有沒有魅力? 「他們完全不知道這份問卷的目的」莫蘭德說,他向我說明受試者、也是一般人建立認知的過程。 「他們多半沒發現,這些女人持續來上課。 」雖然她們沒有和任何人交談, 莫蘭德課堂上那些書呆子,紛紛認為常來上課的女人有魅力、並和他們相似,即使多數學生表示,這輩子從沒見過她。 這項研究對於內向者來說,顯然是史上大的交友福音。 你不用跟任何人交談、就可以在商場取得先機。 換言之 只要出席公司派對、在零食桌前短暫逗留,就能讓你遠遠超越其他懶散的內向者。 伍迪.艾倫(Woody Allen)說得對:「八 %的成功來自於出席就好。 人們嚐鮮,但下意識選擇「已知」 人類之所以異於萬物,是因為我們有互惠的天分,能為生活注入極大樂趣和痛苦。

  6. 2024年5月15日 · 一本好書就是作者的靈魂打開就是他的人生我們只需要付出時間來閱讀就可以和作者的靈魂觸碰閱讀是最廉價和方便的增值方式可以為我們打開視野輸入新的知識提供看問題的角度。 《瑯玡榜》男主角胡歌義務配音的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裡,有這樣一句話:無論時代如何變化,深度閱讀都是一件不可或缺的事,它是人們認識生命真相、抵達世界深處的最佳路徑。 閱讀是一件終生不可停止的事情,因為無法預先判斷,何時何地何本書會參與構建你的過程,整個經歷都像是一場奇遇。 就如一小時訓練會體現在肌肉上,同樣,一小時閱讀一定會體現在大腦裡。 如果沒有體現出來,那麼可能是你誤會我說的「一小時」的意思,它是指「每天一小時」。 鍛鍊身體、閱讀,任何時候都不會錯,不會晚,不嫌多。

  7. 2024年5月9日 · Type 1. 我想要當好人. 「這個我不會,你可不可以幫我~」「這些工作真的好多,我做不完,你幫我好不好? 」「我上次團購東西沒有時間去面交,你可不可以幫我去面交? 」「你打字好像很快,我打字比較慢,這份資料可不可以拜託你幫我打啊? 」⋯⋯. 「你人真的好好~」同事、同學、朋友、家人的要求,總是讓你難以拒絕⋯⋯你是這樣的人嗎? 如果你是,那麼,你多半是大家口中的「好人」。 以我自己實務工作的經驗,我發現,在台灣, 有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是「好人」 ;而,或許是因為男女教養文化不同的原因,希望自己是「好人」的比例,女性又比男性多很多。 「你為什麼希望自己是好人? 」當我這麼問時,回答的理由不外乎:「我不希望別人覺得我難相處」、「我不想要造成別人的困擾」、「我不希望別人討厭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