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9日 · 以我自己實務工作的經驗我發現在台灣有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是好人」 ;或許是因為男女教養文化不同的原因希望自己是好人的比例女性又比男性多很多。 「你為什麼希望自己是好人? 」當我這麼問時,回答的理由不外乎:「我不希望別人覺得我難相處」、「我不想要造成別人的困擾」、「我不希望別人討厭我」。 那什麼時候,我們會覺得自己「不好」呢? 當我詢問有這種困擾的人時,大家有志一同,回答的都是:「拒絕別人的時候。 實際上,如果你想做好人,身邊絕對不乏讓你能夠「做好人」的機會,問題在於,「為了當好人,你付出了什麼代價? 尤其是,當對方的要求讓你覺得有壓力,負擔太重,甚至影響了你的心情,損害你的權益,讓你必須壓抑你的需求時。

  2. 2024年5月17日 · 2024-05-17. 分享本文. TO 推薦熱門書摘:《 你值得被理解 》 下班後的聚會明明不感興趣,卻總覺得還是得硬著頭皮去嗎? 其實,不是社交,而是在蹉跎光陰經營「無意義的人際關係」。 不如與自己高品質的獨處,精進自己的實力,才能在未來讓「人際關係」成為有用的利器。 文/心理諮詢師 小姿. 人是怕寂寞的動物,有社交需求。 小志在一家公司當企畫,他最近對社交件事感到特別迷惘。 公司裡的同事無論男女,愛八卦、愛湊熱鬧的人不少。 小志其實是一個個性偏內斂的人,但還算是個職場新人的他,總是擔心別人說他不合群、沒有團隊觀念,從而影響日後的升職加薪,所以,每次同事們聚在一起閒聊的時候,哪怕他沒興趣參與,也會強迫自己加入他們。

  3. 2024年5月20日 · 金生珉一九七三年生韓國知名主持人他從二十幾歲開始就進入演藝圈藝人的收入不固定也不穩定只有少部分的明星可以賺到大錢但他仍在這行堅持努力一直到四十歲過後才終於在演藝圈中嶄露頭角。 因為時代改變了,所以有些人反而是到了四十歲後,才找到屬於自己的力量。 我認識某位四十歲女性,在大公司奮鬥了將近十五年,某天,她突然開始思考:「我到底是為何而活? 」,於是決定遞出辭呈,為自己安排一段「空檔年」(GAP YEAR)。 所謂「空檔年」,通常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為了探索自我,暫時中斷學業或事業,趁年輕時去充電的一年。 然而,她卻是在步入四十歲後,才決定做這件事。 我非常佩服她的決心和行動力,能夠毅然決然離開人人稱羨的大公司,勇敢地去追尋自己的第二人生。

  4. 2024年5月6日 · 最簡單的答案,是他們做到了獲勝需要做的事。 席佛斯於伯克利音樂學院(Berklee College of Music)畢業後,發現友人告知的幸運機會―音樂家坂本龍一(Ryuichi Sakamoto)正在為他的日本巡迴,徵求一位吉他手。 席佛斯徹夜未眠,編寫新吉他譜。 隔天他進行錄音、並把試奏帶交給坂本龍一。 結果他順利錄取,並參加了坂本龍一的日本巡迴。 到了一九九三年,席佛斯就讀紐約大學多媒體研究系的室友,跟他提到網際網路,席佛斯的好奇心再度被挑起。 「我立刻就想弄懂如何自己架設網頁,」他說。 「沒什麼大不了的,即使我當時沒有電腦方面的背景,做出基本的HTML標籤,不會比製作 Word 文件困難。

  5. 2024年5月8日 · 分享本文. TO 推薦熱門書摘:《 社交囧星人的生存之道 》 很多人都希望自己可以受歡迎」,但其實心理學家發現受歡迎跟討人喜歡是不一樣的雖然他們都擅長社交但是所結交到的朋友以及動用的社交成本都不同。 你是想要受歡迎,還是討人喜歡呢? 想清楚後,才能知道自己適合什麼樣的社交策略。 文/心理學家 泰田・代博士. 「討人喜歡」就像是透過投資績優股來奠定經濟基礎,而「受歡迎」的投資標的則是高風險、缺乏永續經營策略、卻是當下最時興的公司。 你若有讀心的超能力,會發現最討人喜歡的人都在想什麼呢? 第一件該做的事就是判別正確目標,因為討人喜歡和受歡迎並不一樣。 發展心理學家對「討人喜歡」的定義是某人在他人眼中的配合度與和藹可親的程度,而「受歡迎」則是某人被認為具有影響力與權力。

  6. 2024年5月16日 · 難以閒聊的三種原因. 對閒聊很不擅長的情形,可以分為幾種模式。 (其實,不用勉強自己硬要跟別人閒聊也沒關係,以下內容是給「真心希望學會如何閒聊」的人閱讀的。 (1)其實跟那個人處不來. 當你覺得其實跟那個人處不來,或是覺得就算聊天也搭不太上線,時你真正的想法,可能是「對對方沒什麼興趣,也不想扯上關係」。 當你發現在職場上的同事中,有很多自己處不來的人,說不定是因為職務本身並非是你真正想做的工作。 像是很喜歡跟人說話、也很適合做業務或接待客人的人,認為自己「不擅長細節作業」卻做著辦公室的工作,結果跟辦公室的同事們話不投機,反而跟業務人員交情較好,也是有這樣的情形。 當你在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時,就容易跟周遭的人價值觀不合。

  7. 2024年4月30日 · 1. 說清楚求助需求,講明要別人怎麼幫你. 模糊或間接的求助,會讓人不知道該怎麼幫你,也不確定自己是否能夠幫上忙。 比方說,我常常收到別人要求「是否可以喝杯咖啡聊一聊」或「我想跟你討教一件事」。 當我忙碌時,對於這種語意不清的邀約,幾乎是婉拒。 當我不知道你到底要什麼,或是實際上我能夠怎麼幫你忙時,我對你的請求就會完全提不起興趣。 2. 讓幫你的人知道後續進展,確信自己有影響力. 不能確定自己投注的時間和心力是否值得,這種感覺並不好;不知道受助者之後情況是好轉還是更糟,這種感覺也讓人很不舒服。 所以,花點時間讓幫你的人知道他們對你的影響,以及事情的後續進展。 求助時,就讓對方知道你會保持聯繫,讓他們更加確信自己最終可以幫上忙。 3. 如果可能,允許他人選擇幫助你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