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1 小時前 · 主動脈剝離或會模仿其他病徵 林官形容主動脈剝離是「難被診斷,易於致命」,問范有何方法令醫護更早察覺病徵?范直言很困難,因為主動脈剝離或會「模仿」其他病的病徵。內科醫生知道潘在急症室的檢查,兩者並非溝通斷裂,只是內科醫生的臨床判斷不同。

  2. 2024年6月6日 · 專家指病症罕見難察覺 事主潘玉玲2021年12月4日送院,翌日不治,解剖報告指死於主動脈剝離帶心包積血。心臟科醫生、專家證人范瑜茵供稱,急性主動脈剝離相當嚴重和罕見,可引發「災難性」併發症,例如在歐美國家,每10萬人只有3至6人有主動脈剝離,若不獲診斷和適切治療,約兩成患者未送院 ...

  3. 21 小時前 · 57歲婦人於2021年12月因胸口痛入院,翌日不治;法醫指死因是主動脈剝離致心包積血。事件死因研訊今續,法庭傳召專家證人、心臟科醫生范瑜茵,范供稱主動脈剝離如果沒有即時診斷及得到治療,可引發「災難性」的併發症及死亡率很高,但因為病徵與其他心血管疾病相似,故難以診斷。

  4. 1 天前 · 57 歲女子兩年半前因胸口及背部劇痛,送往瑪嘉烈醫院,入院後獲處方俗稱「脷底丸」的硝酸甘油,住院一晚後失去脈膊,搶救 45 分鐘無效身亡,死於主動脈剝離帶心包積血。死因庭周二(4 日)展開第二天死因研訊。庭上傳召心臟專科醫生,以專家證人身分作供。

  5. 21 小時前 · 譚逐一回應家屬關注(見表),指主動脈剝離很罕見和經常被誤診,即使院方未及時檢查,對存活率無太大關係。. 譚表示,香港每1000個病人之中,只有5人屬主動脈剝離,其中一人死亡。. 裁判官問,醫學上是否有方法及早發現主動脈剝離。. 譚回答沒有其他 ...

  6. 2024年5月29日 · 護理師廖文潔說,主動脈剝離典型症狀如劇烈胸痛到肩膀、背部,但仍有少部分不典型的症狀,例如腹痛、頭暈、嘔吐、全身軟弱、下肢無力等。 生活中須注意血壓、血脂控制,遵從醫師的建議,採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飲食健康、適量有氧運動 ...

  7. 2024年5月8日 · 輔大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游皓鈞表示,團隊積極制定手術計畫,第一是解決患者嚴重主動脈瓣膜逆流造成的心臟衰竭,第二是處理隨時可能會破裂的升主動脈血管瘤,第三則是避免日後因為主動脈弓或降主動脈剝離,病人需要再開胸接受手術。 (圖片提供/輔仁大學附設醫院) 游主任指出,考量病人仍屬中壯年,希望增加主動脈瓣膜的耐久年限,遂使用可擴張式乾式牛心材質瓣膜置換,再將整條病變的升主動脈更換為四分叉的人工血管,免除日後破裂的風險,最後則是無名動脈及左內頸動脈去分支手術,若日後需要處理主動脈弓或降主動脈病變,不須開胸,只須在血管腔內就能進行主動脈支架修補手術。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