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21日 · 立法院會21日表決國會改革相關法案,各黨團皆進行甲級動員,在藍白陣營人數優勢下,通過國民黨團、民眾黨團共提的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第25條再修正動議。 (攝影/楊子磊) 在5月17日衝突之前,立院周遭已多年未聚集抗議人潮。 過去除了2014年「太陽花學運」占領議場外,前總統蔡英文第一任期的2016至2020年間也曾有數場爭議,例如兩次《勞動基準法》修法、俗稱年金改革的《公務人員退休資遣撫卹法》修法等,皆引發朝野衝突及相關民間團體上街,民眾甚至試圖闖入立院院區。 過往各項爭議中,民進黨於2017年第二次修改《勞基法》為指標事件。 該年民進黨黨團同樣挾人數優勢在50天內將草案送入院會表決,也遭勞團批評程序黑箱、公聽會無效力。

  2. 2024年5月9日 · 「你有實支實付保險嗎? 你要做自費嗎? 」民眾或許最近愈來愈常在就醫現場遇到這類詢問,若進一步追問醫護人員後,可能會得到類似「因為健保不給付,但這個 醫材/藥物/手術比較有效,適合你現在的病況,所以推薦」之類的答案。 這個現象或說困境,是複雜因素交織的結果,撇除財務誘因的考量,單就政策因素而言,是反映了健保體系在財務上所能夠負擔的給付項目,與最新的醫療發展落差漸大,以至於許多較為新穎、又顯具療效的治療方式,未能納入健保給付。 對此問題,近期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簡稱健保署)以及其他論者提出「健保協同商保」之議。 本文由健保體系與商業保險之基本事實談起,從健康體系永續發展、倫理正當性、其他國家經驗等層面來剖析「健保協同商保」構想之可能與限制。

  3. 2024年5月16日 · 《報導者》從外交、經濟、軍事預算等角度整理各項指標,協助讀者觀察這些變化帶給台灣的機會與挑戰。 2008年到2024年,從台灣內部政局到世界局勢,都產生相當劇烈的變化。 馬、蔡任內的美中台關係,也在這樣的背景下,呈現出兩種對比與極端。 中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蔡榮祥分析,2008年馬英九上台後,對兩岸關係採取「扈從政策」,選擇對談、交流途徑,雙方關係處於「和解低盪」位置,當時美中關係也偏向「積極交往」,此時的台灣、美國、中國是「三人行」的關係──三個國家基本上相對保持一定程度的和善。 然而,如此態勢約在歐巴馬(Barack Obama)第二任期開始出現大幅變化。 蔡榮祥指出,面對中國崛起,美國戰略部署開始「重返亞洲」,在外交、經濟、軍事等層面投入資源「再平衡」,確保美國在亞太的利益。

  4. 2024年5月8日 · 生物科技. 病人自主權利. 心理. 長照. 公共衛生. 專業、時間都不夠! 4個月內13職業軍人輕生,部隊文化和預防機制的矛盾失能. 國防部自2016年起宣示「零自傷」目標,至今仍累積134人死亡。 當國家需要軍隊,軍隊卻和人權衝突時怎麼辦? 我們接觸多名基層軍官,重現外界無法窺探的高壓、封閉、過勞現場,看見國軍的心理輔導制度為何失能。 2024.5.8. 血汗勞工. 人權. 勞權. 自殺. 心理. 軍事. 諮商. 半小時驗出台灣首例邦克列酸──專訪「寶林茶室中毒案」檢測團隊台大法醫研究所. 面對前所未見的謎團,台大法醫所邊等檢體、邊先把儀器參數設定好,再用質譜儀「雙保險」上陣,最後半小時確認台灣首例邦克列酸死亡案例。

  5. 2024年5月2日 · 為了安全,你要讓渡多少自由?. 專訪《監控國家》作者李肇華談數位監控時代的民主危機. 2018年,時為《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駐中記者的李肇華(Josh Chin),在北京的「中國國際社會公共安全產品博覽會」(Security China Exhibition)上,試用加拿大 ...

  6. 2024年5月10日 · 評論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全部. 書摘與書評. 讀者投書. 【投書】水文與氣候科學在法庭匯流──豐坪溪水力開發的環境影響辯證. 25年前通過環評、至今尚未施作主工程的世豐水力電廠,如今要重新開工,卻不需再行評估環境影響。 究竟現在的水文環境是否較當年有所變異? 針對這類長期停工的「殭屍開發案」,現行的監督機制合理嗎? 2024.5.13. 環境. 司法. 能源. 科學. 氣候變遷. 房慧真/躲在母親荒廢的乳房裡──馬尼尼為《故鄉無用》 異鄉人躲在母親成為廢墟的乳房裡,乳房無用,子宮無用,卵巢無用,美麗無用,婀娜無用,曲線無用,女人有了寫作的房間還不夠,要到了無用堆疊成塔的這一天,才能成為真正的自由人。 2024.5.10. 教育. 文學. 馬來西亞. 家庭. 書摘.

  7. 賴清德就職演說分析:延續蔡英文「四個堅持」但多次提到「中國」,強調民主台灣的世界布局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總統賴清德、副總統蕭美琴於總統府內宣誓就職,與前總統蔡英文一同步出總統府向與會貴賓、民眾揮手致意。 (攝影/陳曉威) 比較賴清德與蔡英文的就職演說,賴最大不同在於提到「中國」7次、「中華人民共和國」1次,這在蔡兩次就職演說中從來沒出現過;而賴提到台灣高達79次,遠遠超過蔡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