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如果公司有經常性的獎金發放,例如依據績效核發的月獎金,離職當月雇主應依比例給付。 至於年終獎金則視勞動契約的約定而定,若契約無明確約定年終為工資項目,則非屬工資範疇,僱主可決定是否發放。 總之,如有經常性的獎金項目,雇主刻意扣薪恐違反勞基法規定,勞工可循法律途徑主張權益。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4年5月31日 · 離職前必知 1. 離職預告期幾天? 打工族、全職者都要遵守離職預告期! 《勞基法》規定不定期契約的勞工,包括:部分工時員工、全職上班族,離職前都要遵守《勞基法》16 條的預告期規定,依據年資多寡決定離職的預告期(如下表所示),且特休、例假日、國定假日都算在預告期內。 《勞基法》第16條規定的離職預告期: 不定期契約是什麼? 定期契約又是什麼? 根據《勞基法》第 9 條及《勞動基準法施行細則》第 6 條規定,臨時性、短期性、季節性及特定性工作為定期契約。 有繼續性工作,包含部分工時員工及全職上班族,或定期契約期滿後持續工作且雇主不反對者皆為不定期契約。 其中,針對定期契約的臨時性、短期性、季節性與特定性工作的說明與舉例如下:

  3. 2024年5月27日 · 過年前離職,領得到年終嗎? 選擇在過年前離職,最令人糾結的就是能不能領到年終獎金。 其實,只要搞懂公司的年終獎金屬於「經常性給予」的「工資」或「非固定式」的「恩惠式給予」,就能寬心依照計畫轉職。

  4. 2 天前 · (3)離職要在多久說? 根據勞動基準法(簡稱勞基法)的規定,可以依照工作期間有無約定分成特定性定期勞動契約與不定期勞動契約: 特定性定期勞動契約 特定性定期勞動契約其實是法律人惜字如金下的產物,完整名稱是「特定性工作的定期勞動契約」,並且該勞動契約的工作內容要可以在 ...

  5. 2 天前 · 對上班族而言,職場轉換是正常的事,但在準備跳槽之前,了解相關的勞動權益與注意事項實為當務之急。一旦疏忽了解,可能會延誤新工作的接替時程,甚至遭受權益的損失。以下就讓我們一探勞工於離職前應該注意的重點:一、 離職預告期不可忽視 根據勞基法規定,不定期契約的勞工於離職前 ...

  6. 2024年5月31日 · 勞工可以透過勞動部網站來使用非自願離職資遣費試算工具,幫助自己更準確地估算資遣費。要使用這個試算表,只需輸入入職日期、離職日期、所在行業類別和「月平均工資」即可。接下來,將示範如何計算資遣費!

  7. 2024年5月23日 · 在討論勞動法中關於事假的規定時,常見的誤解是以為請事假等同於薪資扣除。 實際上,根據勞工請假規則第7條的規定,事假是不帶薪的休假,意味著在事假期間,員工不會收到工資。 這並不是指雇主會從員工的薪資中扣除一部分,而是因為在事假期間,員工沒有提供勞動,因此不會獲得相對應的薪資。 為了進一步理解,我們可以將「扣薪」和「不給薪」區分開來。 當一名勞工有提供勞動但其應得的薪資被減少時,這稱為「扣薪」。 相反地,「不給薪」的情況是指員工在某段時間內沒有提供勞動,因此雇主不需支付薪資。 由於事假期間員工不工作,雇主自然不支付工資,這是一種「不給薪」的情形,而非真正意義上的「扣薪」。 那麼,如何計算事假期間的薪資調整呢? 我們將在下一段落中進行詳細的解釋。 (1) 如何計算因事假而減少的工資.

  8. 2024年5月15日 · 就業保險法中,為非自願離職下了明確定義。 首先,當公司或企業因關閉、遷移、暫停營業、解散、破產,或因組織調整、經營不善、自然災害等因素,導致員工在非個人意願下遭中止職務,將被視為非自願離職。 此外,在特定條件下的資遣亦屬非自願離職,如員工因無法滿足工作要求而被資遣,或是雇主有對勞工實施暴行或有重大侮辱之行為,這些情況也將被視作非自願離職。 (2) 資遣要件有哪些? 雇主可以隨意資遣員工嗎? 勞動基準法第11條: 雇主非有下列情形之一者,雇主不得預告勞工終止勞動契約: 一、歇業或轉讓時。 二、虧損或業務緊縮時。 三、不可抗力暫停工作在一個月以上時。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