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3 天前 · 立法院職權行使法. 時間:2024-05-28 16:59. 新聞引據:採訪. 撰稿編輯:王韋婷. 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修法三讀通過。 (劉玉秋攝) 立法院會今天 (28日)下午在5時,三讀通過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修正案。 朝野立委在三讀時高喊口號,互相叫陣。 議事人員宣讀三讀條文後,國民黨團一度提出文字修正,但遭遇民進黨立委杯葛,朝立法院長韓國瑜丟「垃圾包」。 最後國民黨團撤銷文字修正,改採全案表決;在藍白人數優勢下,經重付表決,贊成58票,全案通過。 三讀條文重點包括,國情咨文常態化,總統應依續即時回答;不得反質詢;被質詢人不得有拒絕答復、拒絕提供資料或有其他藐視國會行為,違者處新台幣2萬以上、20萬元以下罰鍰。

  2. 4 天前 · 立法院明天 (28日)將續審藍白合推的「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等國會職權相關法案,且力拚三讀,近40位法律學者今天 (27日)發表聯合聲明,質疑正在進行二讀程序的「國會五法」,因程序瑕疵與內容違憲備受爭議,不但導致國會內部激烈抗爭,各地公民運動也展現反對倉促通過的強烈民意,因此呼籲立法院應暫停「國會五法」的二讀程序,並將其全部退回委員會充分審議,廣諮相關領域專家學者與社會各界意見,以建立具有高度共識並合憲的制度。 40位法律學者聯合聲明指出,我國憲法並未明文規定國會調查權,其主要依據為司法院釋字第325號、第585號、第633號與第 729 號解釋,前述解釋分別闡明「文件調閱權」、「國會調查權」在權力分立原則之下之意義、內涵、權限主體與對象、程序和救濟等內容,劃定立法院制定相關法律之憲法界限。

  3. 2024年5月16日 · 台灣國際法學會理事長廖福特今天 (16日)表示建議台灣可參考巴勒斯坦經驗透過友邦與友好國家發聲再進一步與他國發展雙邊關係並爭取友好國家在世界衛生大會 (WHA)為我提案,雖然難以立即獲得成效,但必須持續做才可能成功。 近日美國政府頻頻拋出對於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的新詮釋,認為該決議不涉及台灣主權,也不能排除台灣參與聯合國體系。 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16日舉行第三場「2024年全球衛生治理與政治系列座談」,呼籲抵制中國外交資訊戰,破除2758號決議的誤解。

  4. 4 天前 · 國會職權修法. 時間:2024-05-27 20:15. 新聞引據:中央社. 撰稿編輯:李自立. 國會職權修法釀立院攻防戰,立法院長韓國瑜今天 (27日)接見北美台商聯合總會訪團時指出,擔任立法院長,他內心一直都希望,立院能在華人世界扮演好民主社會、民主國家的角色,「讓人家覺得,我們有優質的民主」。 第36屆北美洲台灣商會聯合總會總會長江俊霖今天率訪團參訪立法院,韓國瑜親自接見,國民黨立委林銘、民進黨立委林月琴與民眾黨立委林國成,在場表達歡迎之意。

  5. 2024年5月18日 · 吳思瑤指出國民黨施暴6大惡行分別是國民黨台中立委羅廷瑋鎖喉攻擊國民黨松信立委徐巧芯布條勒頸國民黨兩位立委出拐夾擊洪申翰國民黨多位立委集體攻擊吳秉叡國民黨台中立委廖偉翔拳打沈伯洋國民黨苗栗立委邱鎮均高處推下沈伯洋。 至於是否提告,柯建銘表示,黨團會一起處理。 被問到未來是否提釋憲反制國會擴權法案,柯建銘回應,昨天整個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修法尚未完全結束,但對於藍白提出的修法版本尚未清楚,等修法案三讀通過後,黨團再來研議提釋憲的時間,民進黨團不是怕表決輸,最不願意看到就是沒收程序正義、違法表決,沒有辦法在朝野協商、立法院會好好談。 吳思瑤也說明,對於昨天院會議事整個的程序不正義、該遵守的規則沒遵守等,這也是釋憲非常重要的要件,民進黨團都會搜集且一併來提出。

  6. 2024年5月21日 · 中捷砍人案. 時間:2024-05-21 16:07. 新聞引據:中央社. 撰稿編輯:陳怡君. 家住高雄的1名男子20日晚間北上,21日上午在台中捷運綠線列車上持刀砍人,警方獲報到場逮捕。 (翻攝照片) (圖:中央社) 台中捷運今天 (21日)發生隨機砍人案,引發外界擔憂,新北市警察局長訓誠今天表示,會和台北捷運警察加強維安。 台中捷運列車今天上午發生洪姓男子持刀砍殺乘客案件,造成3人受傷送醫,也讓人想到10年前發生在台北捷運板南線列車的鄭捷無差別殺人案件。 國民黨新北市議員林國春今天下午在新北市議會業務質詢時表示,2014年5月21日的鄭捷事件至今發生10年了,因此,他在捷運江子翠站外舉辦悼念暨反廢死音樂會。

  7. 2024年5月23日 · 賴清德說中國的軍事行動以及灰色脅迫也被視為全球和平穩定最大的戰略挑戰他呼籲中國停止對台灣文攻武嚇並說我們有追求和平的理想但不能有幻想」。 兩人分析賴清德決定納入這些內容可能反映了戰略背景的變化包括2022年8月中國對時任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的軍事回應以及確保在任何兩岸危機中國際社會認為挑釁者是北京而非台灣的意圖。 學者們總結,在這個更充滿不確定性的政治環境中,北京可能會找機會操弄台灣政治以推進目標。 未來一段時間,兩岸問題仍將是台灣與北京的爭點,官方對話管道幾乎一定持續關閉。 文章指出,雙邊需要謹慎地釋出訊息,進行更深入的對話來避免兩岸緊張局勢加劇,這可能需要透過非官方管道甚至中間人進行。 總統賴清德就職演說中強調兩岸互不隸屬。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