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5日 · 節稅方法1勞退自提6% 受薪階級或是從事勞動的雇主自營作業者可透過勞退自提節稅。 如果每月現金流充足,可以選擇 自提6%薪水到退休金 ,這筆金額就不會計入年度的薪資所得中。 若夫妻兩人月薪均為5萬元,也都自提最高6%,每月自提金額達3000元,兩人6000元,一年就有8萬4000元的額度,不計入提繳年度薪資所得。 以稅率5%計算,可省下4200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節稅方法2:扶養親屬免稅額. 若有符合 扶養親屬資格 的家人,可在申報時列舉,就可享有多1人的免稅額,70歲以下為9.2萬元、70歲以上是13.8萬元。 不過要注意的是,兄弟姐妹要先溝通好父母由誰申報扶養,以免為錢傷和氣。 另外,被扶養人可能無法申請其他補助。

  2. 2022年3月27日 · 從上面綜所稅計算公式觀察其實節稅策略方向很簡單但是就是因為太簡單太樸素了大家反而忽略了它其實高所得者的綜所稅節稅方法可以總結成三句話請大家跟我念一遍: 1.降低所得總額. 2.善用海外所得額度. 3.盡量提高扣除額. 綜合所得總額係由十大類所得組成,我們先來看一下有哪些: 3.常見帶來重稅之所得. 十大類所得當中,常見造成大家沉重稅負的兇手可能是 高額的股利所得、租賃所得或利息所得 。 股利所得:可以思考用個人持有與用法人持有,何者較為節稅? 有沒有其他較節稅,且股利殖利率差不多的標的? 租賃所得:尤其很多大地主,把土地租給別人做一些開發,那建物的起造人是登記給是地主還是承租人? 租約租多久? 租期屆滿的時候,建物要不要拆掉?

  3. 以綜合所得稅為例最常見的節稅方式不外乎降低課稅所得提高免稅額和扣除額等。 那究竟節稅是什麼? 要怎麼節稅? 以下讓我們一起深入了解~ 節稅是什麼? 節稅(Tax Mitigation)指的是在合乎稅法的前提下,透過不同業為的選擇,來達到減輕稅負或不必納稅的目的。 不同於逃稅與避稅,節稅是稅法本來就規定的選擇途徑,因此也是最安全的一種方式,換句話說,節稅其實是法律所保障、允許的行為,甚至國家的稅捐機關還會主動向民眾宣導如何節稅。 稅的種類? 每年要繳哪些稅? 在看到實際的節稅方法前,當然要先對「稅」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以下根據徵收機關的不同,可以將台灣的稅務分成兩類: 台灣人民一般每年要繳的稅捐依序有: 4 月份要繳自用車輛的 使用牌照稅. 5 月份要申報繳納 綜合所得稅及 繳 房屋稅.

  4. 報稅節稅有撇步. 更新日期:113-03-28. 如果您是有收入的中華民國境內居住之個人要記得於每年5月申報綜合所得稅特別提醒要報稅的您稅法有規定可以扣除一些金額來減輕您的稅負可扣除的分為一般扣除額及特別扣除額。 申報一般扣除額有兩種方式可以選擇 ( 僅可選擇其中一種方式辦理申報),一種是採用標準扣除額,就是不需要任何證明文件而照稅法規定的金額扣除,以112年度為例,可扣除金額,單身者是12.4萬元,納稅義務人與配偶合併申報者的是24.8萬元。 另外一種就是用列舉方式,如果您於所得年度中有捐贈、人身保險費、醫藥及生育費、災害損失、購置自用住宅貸款利息以及自住房屋的租金等項支出,且合計的總金額大於前面所說的標準扣除額時,就可以選用申報列舉扣除額,較為省稅。

  5. 2023年4月23日 · 2023年報稅重點懶人包. 7項報稅新制. 1.基本生活費提高19.6萬. 2.免稅額提高9.2萬/滿70歲提高13.8萬. 3.標準扣除額提高12.4萬/配偶提高24.8萬. 4.薪資所得及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提高20.7萬. 5.課稅級距金額調高. 6.退職所得免稅額調高:一次領18.8萬/37.7萬、分期領 ...

  6. 2023年5月6日 · 今年的所得稅計稅基礎首先在扣除項目必須先認識一個名詞叫做所得總額」,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年收入多少以一般上班族最常見的情況就是最基本的12個月再加上所有獎金包含了年終和三節。 但一樣的所得,每個人的收入來源都不太一樣,生活負擔和個人條件也不一樣,課稅的基礎當然就不一樣,所以在報稅的時候,就有各種可以扣除的項目,讓我們把這些成本扣掉之後,最後得到一個所得淨額,才是課徵所得稅的依據。 也就是說當我們報稅的時候,可以適用的扣除項目越多、金額越高,最後要課稅的金額也就越少。 所得總額-扣除項目=所得淨額.

  7. 2023年5月10日 · 103年起綜合所得稅允許夫妻各類所得分開計稅對納稅義務人來說又多了一個節稅的空間在計算各類所得分開計稅者之應納稅額時應減除該各類所得分開計稅者的免稅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財產交易損失特別扣除額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其他符合規定的免稅額和扣除額一律由未分開計稅者申報減除。 另外,和薪資所得分開計算時相同,未成年子女的所得額、免稅額、扣除額也要算在未分開計稅者的部分。 第一步:計算分開計稅者之應納稅額。 (《艾蜜莉會計師教你聰明節稅(2023年最新法規增訂版)》/財經傳訊出版) 第二步:計算未分開計稅者之應納稅額。 (《艾蜜莉會計師教你聰明節稅(2023年最新法規增訂版)》/財經傳訊出版) 在各類所得分開計算時,須注意兩點: 1.

  8. 節稅方法 把握按月課徵的規定,即時申報房屋使用情形或持有戶數變更. ☆地價稅. 繳納期限 11月1日至11月30日. 繳稅的人 持有土地的人. 節稅方法 把握9月22日前申請適用自用住宅用地、特別稅率用地及減免稅地. ☆契稅. 申報期限 房屋所有權移轉,訂約之日起30日內. 繳稅的人 取得房屋所有權的一方. 節稅方法 把握訂約日起30日內申報. ☆土地增值稅. 申報期限 土地所有權移轉,訂約之日起30日內. 繳稅的人 買賣或交換方式移轉:賣方繳納. 遺贈或贈與方式移轉:接受贈與的一方繳納. 節稅方法 申請一生一次或一生一屋適用自用住宅用地稅率課稅、重購退稅. ☆贈與稅. 申報期限 贈與行為發生後30日內. 繳稅的人 原則:贈與人. 例外:受贈人.

  9. 配合財政部推動綜合所得稅扣除額單據電子化作業,各地區國稅局於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期間,提供納稅義務人查詢所得及扣除額資料(目前已提供部分捐贈保險費醫藥及生育費災害損失購屋借款利息身心障礙教育學費及長期照顧特別扣除額等8 項扣除額資料查詢)服務,民眾可多加利用納稅義務人如依查詢之扣除額申報扣除,可免檢附相關捐贈收據繳費單據稽徵機關核發之災害損失證明身心障礙證明影本及身心失能者證明文件等,但申報購屋借款利息列舉扣除之其他證明文件,仍應依規定檢附。 三、結算申報自己來,合法節稅最上道. 委由他人替您辦理結算申報,他人可能無法完全知悉您當年度各項收入及減除項目,而有短漏報所得甚或多繳稅之情形,其實結算申報並非難事,親自動手來申報,才可為自己的荷包做最有利的打算。

  10. 新聞稿. 綜所稅節稅眉角看過來. 勤業眾信兩大聰明節稅工具一次上手. 【20210520台北訊時序進入報稅季節今年依舊壟罩在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的危機之下加上近期台灣本土疫情升溫財政部決議109年度綜所稅和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及繳納展延至六月底。 繳稅是國民應盡的義務,但納稅義務人不免仍會想探詢合法、最適合自己且最有利的申報計算方式,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稅務部會計師王瑞鴻 今(20)指出,綜合所得稅除了多增加免稅額及扣除額外,另一層的思維就是將應稅的所得轉換成免稅所得或稅負較輕的所得,王瑞鴻特別舉出二常見的申報原則讓供納稅義務人參考。 方法一》善用分離課稅之利息所得.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