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教育部 為 中華民國 有關 教育 學術 、 體育 及 青年 事務的 最高主管機關 ,並監督各 地方政府 的 教育行政 機關。 沿革 [ 編輯] 中華民國成立之初,將 清朝 的「 學部 」改名為「 教育部 」,當時底下設有「承政廳」、「普通教育司」、「專門教育司」及「社會教育司」,從事國內教育興革相關工作。 至1926年3月, 國民政府 於 廣州 成立後,再由「 教育行政委員會 」接管相關任務。 1927年國民政府奠都 南京 後,「 中華民國大學院 」接替教育行政委員會,成為全國最高學術教育機關,由「秘書」、「高等教育」、「中央研究所」等部門分別負責國人的教育事項。

  2. 潘文忠是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教育學博士。 曾任 臺北縣板橋市海山國民小學 教師台北縣教育局局長和文化局局長教育部國教司司長和主任秘書國立編譯館 館長、 國家教育研究院 副院長。 2014年12月25日潘文忠接任 臺中市 副市長。 2016年5月20日潘文忠轉任 教育部 部長 [1] 。 2016年6月8日,兼任 總統府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 委員 [2] 。 2018年4月14日,因 台大校長遴選爭議 而辭去教育部部長職務 [3] [4] 。 2019年1月, 蘇貞昌 二度組閣 ,再度擔任教育部部長。 爭議 [ 編輯] 中國國民黨 文傳會副主委 王鴻薇 、台中市議員 黃馨慧 等人檢舉潘文忠在擔任台中市副市長期間每個月花新台幣3萬元公帑租七期重劃區的豪宅。 [5]

  3. 2024年5月17日 · 教育部 長 潘文忠 即將卸任,執掌教育部計2647天寫下歷史紀錄。 教育部今天舉辦惜別感恩會,政學界上百人出席,潘文忠幽默地說,他已3進3出教育部,這次就不再說「後會有期」。 潘文忠2次擔任教育部長,合計7年3個多月的任期,寫下中華民國建國後任期最長紀錄。 他今天和政務次長劉孟奇、林明裕、主任秘書廖興國,一同出席教育部為他們舉辦的惜別感恩會,台灣大學校長陳文章等多名學界人士也與會。...

  4. 2024年4月9日 · 大. 記者 李琦瑋 /台北報導. 2024-04-09 11:46:50. 準總統賴清德將於5月20日舉辦總統就職典禮傳賴清德已拍板內閣人事可能在週五12日正式對外宣布內閣佈局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今9日受訪時針對新任教育部長提出6大建議期許部長成為所有教師的後盾力挺現場教育人員。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5. 2024年5月15日 · 教育部長潘文忠今舉行最後一次部務會報於會前受訪時表示任職期間執掌108課綱並碰上新冠肺炎疫情都要感謝第一線教師的努力。 記者許維寧/攝影. 520卓榮泰內閣將走馬上任教育部長 潘文忠 任期已逾七年是任期最長的教育部部長潘文忠今天舉行最後一次部務會報於會前受訪時表示教育工作一棒接一棒這一棒已跑了七年之久期間執掌...

  6. 2024年4月12日 · 第9屆教育部閩客語文學獎今天下午在國家圖書館舉行頒獎典禮潘文忠會前接受媒體聯訪談及今天剛被任命為下一任教育部長的鄭英耀稱讚他歷練非常豐富曾做過小學老師高雄市教育局處長鄭英耀擔任兩任中山大學校長潘文忠表示和他接觸中看得到他與全體師生的努力有多項校務的突破與創新包括半導體研究學院名列第一波雙語標竿大學。...

  7. 2024年4月12日 · 準行政院長卓榮泰今天公布第二波 內閣 人事教育部 長由現任中山大學校長 鄭英耀 接任,台大校長 陳文章 接受本報電訪時表示,台灣政府對高等教育投入的資源遠不如其他競爭國家,呼籲人才培育也應成為一 前瞻基礎建設 ,由政府提出宏遠規畫。 鄭英耀於中山大學的任期將屆滿,其在位期間成立學士後醫學系、半導體學院、國際金融研究學院,也讓中山成為第一波雙語標竿大學。...

  8. 認識教育部. 組織概況. 部、次長. 主任秘書室. 本部各單位. 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體育署. 青年發展署. 部屬機構.

  9. 2 天前 · 新任教育部長鄭英耀上任,宣示將打造一個「學生少擔心、老師少壓力、家長少擔憂」的校園新環境,也將重啟因疫情中斷的陸生來台念大學,鼓勵 ...

  10.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吳清基 (1951年6月15日 — ), 臺灣 學者,生於 臺南市 佳里區 ,現任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教育學系名譽教授 [2] 、 臺灣教育大學系統 總校長 [3] 、兩岸現代 職業教育 協會理事長、 龍華科技大學 校務諮詢顧問 [4] 、 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 校務顧問 [5] 、 淡江大學 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 講座教授 [6] 、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終身 講座教授 [7] 、 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 主席團主席、 中國文化大學 董事。 曾任 教育部 技職司長、常務次長、政務次長、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局長、 臺北市 副市長、教育部長等職。 生平 [ 編輯]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