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3 天前 · 1x. 原本會做的事突然忘了怎麼做、提不起勁,如果長輩出現這些狀況,你可能擔心他智了。 事實上,老人憂鬱症常被誤診為智症,錯過治療的最佳時機,該怎麼分辨? 2024-05-31. .文 / 和田秀樹. .責任編輯 / 高儷綾. .出處 / 仲間出版.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字級. 收藏. 分享. 雖然曾略微提及,「假性智」的症狀其實是憂鬱症引起的,但在現實狀況中,憂鬱症老人仍然經常被誤診為智症。 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憂鬱症患者通常都對周圍發生的事不甚關心,注意力也變得散漫,這會讓年輕患者身上少見的「記憶障礙」症狀,在憂鬱症老人身上變得更為明顯。

  2. 2 天前 · 2024-06-01. .文 / 邱淑宜. .出處 / 康健雜誌. .圖片來源 / Pexels. 字級. 收藏. 分享. 統計顯示,台灣每10人就有1人罹患憂鬱症,盛行率比很多疾病都高。 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2030年造成全球經濟負擔沉重的疾病就是憂鬱症,原因並不是醫療費昂貴,而是憂鬱症會造成能─而且位居造成能疾病的第1名,患者因身心狀況不佳常需請假,即使上班也無法好好工作,大大影響生產力。 雖然現在人們對憂鬱的認知比以前進步,但大眾對憂鬱症仍有很多誤解,第一個誤解就是「憂鬱症不是病,只是心情不好。 」醫學已證實憂鬱症是大腦的疾病,我們身體不舒服都會去看醫生,大腦生病,當然也需要治療。

  3. 2 天前 · 2024-06-01. .文 / 梅緣緣. .出處 / 康健雜誌.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字級. 收藏. 分享. 今年20多歲的沈滬(化名),從研究所畢業進入職場已滿1年。 憂鬱症從高中開始纏上她,在大學時漸漸好轉,但進入研究所後,焦慮症又差點將她吞噬。 沈滬高二就發現心情「只跌不升」,但當她向爸媽反映,得到的回應是「你想太多了」、「可能就是青春期,容易有這種煩惱」。 情緒不被認可,媽媽更直接拋出「你說你現在是神經病嗎? 」或在她情緒潰堤時,補上一句「還是我跟你一起去死好了。 推薦閱讀:經歷產後憂鬱,「臭味滾」創辦人夏綾那:愛孩子之前,必須先學會愛自己. 雙親心理出狀況 孩子可能一同陷入泥沼. 深吸一口氣,沈滬回想起自己年紀還小時,媽媽的憤怒總是來得歇斯底里。

  4. 4 天前 · 2024-05-30. .文 / 和田秀樹. .責任編輯 / 高儷綾. .出處 / 仲間出版.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字級. 收藏. 分享. 比方說,老年患者經常會抱怨自己有「腰痛」、「胸悶」或「無法呼吸」等各種症狀,去醫院檢查卻找不出任何異常,因此被診斷為「疑病症」,但這時若給予憂鬱症藥物,往往就能改善。 而這種狀況要是發生在年輕人或中壯年身上,則是所謂的「假性憂鬱」。 「假性」這兩個字聽起來有點像「裝病」的感覺,經常招來誤解。 事實上,「假性憂鬱」大多是憂鬱症的前期狀況(類似近視前的「假性近視」),明明處於憂鬱狀態,卻未有太多抑鬱、焦慮、沮喪等精神上的病徵,反而是身體出現各種不適的症狀。 如今的現實是,即使有許多老年人一看就知道是「假性憂鬱」,卻沒有人發現。

  5. 2 天前 · 今年20多歲的他,是個與憂鬱症共存近10年的亞斯伯格症患者。 他說,自己以前不懂拿捏人際相處的界線,不是講話太直,就是無法順利「讀空氣」,讓他長期與同儕相處都有困難。 Jack的成績曾經相當優異,國中畢業後順利進入不少學生搶破頭的高中。 雖然從國小開始就因亞斯伯格症接受諮商,也試著調整與他人互動的方式,但到高二分班後,卻發現自己被同學排擠了。 已經是康健訂戶? 立即登入. 訂閱加贈多功能烤箱 限時$2,180. 掌握全方位的保健知識. 提供優惠的課程活動. 不受限閱讀官網全文章. 查看更多 優惠方案.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延伸閱讀. 文章關鍵字 #憂鬱症 #校園生活 #人際關係 #同儕排擠 #言語霸凌 #亞斯伯格症 #非典型憂鬱. 您正在閱讀. 《心解方 憂鬱症使用手冊》

  6. 2 天前 · 曾墜入憂鬱深淵的劉軒認為,病中煎熬的就是煎熬本身,「當你在憂鬱的時候,自我苛責會愈來愈強烈……所以,有好的支援網絡非常重要。 」信仰之於他,是其中一個很大的支持力量。

  7. 2024年5月10日 · 1x. 長谷川和夫醫師相當於智症界的長嶋茂雄(日棒球界傳奇),長年在第一線與智症奮戰。 2017年他卻公開自己也得了智症,並坦言即使是醫師,仍然有挫敗感。 2024-05-10. .文 / 長谷川和夫、猪熊律子. .整理 / 康健編輯部. .責任編輯 / 高儷綾. .出處 / 朱雀文化. .圖片來源 / Unsplash. 字級. 收藏. 分享. 面對智症,我深切感受到醫療愛莫能助的無奈,但身為醫師,又想在這個領域盡一份心力。 在這段掙扎的過程中,遇見了一位令我難以忘懷的人。 門診來了一名基督教牧師,他那澄澈的大眼,令人印象深刻。 牧師當時50出頭,疑似罹患年輕型阿茲海默症,主訴頭痛情況嚴重。 據牧師太太表示,牧師十分熟悉教會音樂,經常在禮拜時彈奏管風琴或鋼琴,指導聖歌演唱。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