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3 天前 · 2024-06-01. .文 / 定一. .責任編輯 / 劉妤葶. .出處 / 康健雜誌.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字級. 收藏. 分享. 有些解釋從社會制度和福利著手,有些解釋強調階級或性別差異,而有些解釋從教育切入。 我注意到,愈來愈多朋友會從性格的「惡」著手,像是責怪某些人自私、自戀,覺得自己在關係中淪為對方惡意心理操縱的受害者。 這是難免的。 面對世界,透過「我」的視角往外分析、解釋、找理由、定罪。 這種追根究柢,或說因-果關係的認定,本來就是頭腦運作的基礎。 只是,順著這個機制運作下去,人生早晚只剩下加害和受害兩種可能,而到最後每個人都成了受害者,沒有一點幸福的可能。 對我來說,這才是真正悲哀的人生觀,而值得我們一起去深入反思。

  2. 3 天前 · 楊琪出道超過30年橫跨戲劇綜藝舞台劇的她是有觀眾緣的演員。 2012年,她被診斷出罹患重度憂鬱症,醫生甚至要她住進精神病房接受治療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