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汐止區 ( 臺灣話 : Si̍k-tsí-khu )位於 臺灣 新北市 東北部,屬於 臺北都會區 的 衛星城市 ,介於 臺北市 和 基隆市 之間,西以 大坑溪 、 基隆河 、 內溝溪 與臺北市相鄰,東則以 丘陵地 與 基隆市 相鄰。

  2. 汐止歷史的發展沿革,依照命名先後,可以分為峰仔峙時期、水返腳時期以及汐止時期三個階段。. 峰仔峙時期從平埔族凱達格蘭族在基隆河北岸建立峰仔峙社開始,歷經西班牙、荷蘭、明鄭統治直到清領初期,乾隆年間,漢 人在基隆河南岸 (今中正路老街)建立 ...

  3. 2024年4月18日 · 汐止区 ( 台湾话 : Si̍k-tsí-khu )位于 台湾 新北市 东北部,属于 台北都会区 的 卫星城市 ,介于 台北市 和 基隆市 之间,西以 大坑溪 、 基隆河 、 内沟溪 与台北市相邻,东则以 丘陵地 与 基隆市 相邻。

  4. 明清時期. 汐止發展,始於明清時期。 明朝崇禎十三年(1640年),荷蘭人進兵台北,驅西班牙人而有其地。 文獻所記載之「峰仔峙社」,約為今日汐止基隆河南北兩岸,原多為原住民所居。 清乾隆初葉,有廣東人從淡水港溯河,轉基隆河抵達今日汐止境內,與凱達格蘭平埔族墾殖,並建「峰仔峙莊」,以基隆河為主要的經濟動脈。 至乾隆三十年遂發展成為「峰仔峙街」,即為現在的中正路,迄今,汐止人仍習慣以「街仔」來稱呼。 清咸豐十年 (1860年)台灣開港後,許多外國人來台設立洋行進行貿易。 淡水至大稻埕 (迪化街附近)間,機動船隻往來頻繁;此時商人溯淡水河而上,沿河收購茶葉。 汐止及其它附近山地因自然環境適合種,因此茶山遍遍。

  5. www.wikiwand.com › zh-tw › 汐止區汐止區 - Wikiwand

    汐止區 ( 臺灣話 : Si̍k-tsí-khu )位於 臺灣 新北市 東北部,屬於 臺北都會區 的 衛星城市 ,介於 臺北市 和 基隆市 之間,西以 大坑溪 、 基隆河 、 內溝溪 與臺北市相鄰,東則以 丘陵地 與 基隆市 相鄰。. 全區地形多元,僅在 基隆河 沿岸有狹長 平原 ,氣候 ...

  6. 【火車】 搭乘臺鐵列車,至五堵車站、汐止車站、汐科車站下車。 【公車】 往汐止方向車班,包括203、284、605、629、668、675、677、678、711、817、907、919 等路線,及多線捷運接駁公車。 【新北市新巴士】 區公所新北市新巴士,包括橫科線、水源線、汐平線、五堵線、鄉長線、 社后線、八連線、五指山線、中興線、大尖山線、大同新五線、汐碇線、 社后樟樹區間線、烘內線、社后汐湖區間線。

  7. 汐止區位於新北市內台北盆地東南角,南邊為平溪區和石碇區、北邊為萬里區和台北市士林區及內湖區、東側為基隆市七堵區、西邊則鄰台北市南港區,總面積約為71.

  8. 汐止區 ( 臺灣話 : Si̍k-tsí-khu )位於 中華民國 新北市 東北部,屬於 臺北都會區 的 衛星城市 ,介於 臺北市 和 基隆市 之間,西以 大坑溪 、 基隆河 、 內溝溪 與臺北市相鄰,東則以 丘陵地 與 基隆市 相鄰。 全地形多元,僅在 基隆河 沿岸有狹長 平原 ,氣候常年多雨。 1945年將 汐止街 改制 臺北縣 七星區 汐止鎮 ,1947年配合裁撤 七星區 區署,改為臺北縣淡水汐止鎮,1950年撤廢署,改隸臺北縣,1999年人口突破15萬人而改制為 縣轄市 汐止市 ,2010年配合原臺北縣升格改制為 直轄市 而改制為市轄區迄今。 內人口約有20萬多人,是新北市東側人口最多的行政區。 目次. 名稱.

  9. 汐止區是台灣新北市的市轄區,屬於台北都會區的衛星都市;原為台灣 台北縣 汐止市(縣轄市),1999年6月28日因人口超過十五萬人,由汐止鎮改制為縣轄市。

  10. 行政區域圖. 汐止位於台北盆地外緣東南隅,南邊以南港山脈與平溪區、石碇區為鄰:北邊以五指山山脈與萬里區、台北士林區、內湖區相鄰;東鄰臺灣省基隆市七堵區、暖暖區;西南以河川與南港區為界。 汐止區共有八連里、白雲里、忠山里、長安里、厚德里、崇德里、湖興里、義民里、禮門里、建成里、大同里、江北里、忠孝里、長青里、茄苳里、康福里、福山里、樟樹里、北山里、山光里、北峰里、金龍里、保安里、拱北里、復興里、福安里、橋東里、中興里、自強里、東山里、保長里、烘內里、智慧里、福德里、興福里、仁德里、秀山里、東勢里、保新里、信望里、湖光里、鄉長里、橫科里、文化里、秀峰里、宜興里、城中里、湖蓮里、新昌里、環河里等50個里。 瀏覽人次: 26093 人. 更新日期: 2023-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