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0日 · 醫務衛生局局長盧寵茂今日表示截至上周四有約3.5萬名市民登記參與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當中約2萬人已完成篩查發現約8000做患有糖尿病血糖偏高或高血壓比率近40%高於預期的約30%。 他認為,結果反映計劃能提早識別有慢性疾病的市民,達致「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目標,讓市民及早改善生活習慣,妥善管理慢性疾病。 盧寵茂指慢性病共治先導計劃發現參加者有糖尿或高血壓比率,高於預期(立法會直播截圖) 盧寵茂在今日立法會衛生事務委員會上指,陽性比率偏高涉及多種因素,包括高風險人群或較積極參與計劃;分析顯示,男性參加者人數不及女性,估計與不同社會因素有關,例如男女對身體健康關注程度不一,亦有很多職業司機因工作不規律,較難抽空參與篩查。

  2. 2024年5月23日 · 醫務衛生局副局長李夏茵回應說對建議持開放態度樂意聆聽各界意見她又指過去八年兩度檢討醫委會組成並對條例作相應修訂成效漸步浮現她指改變醫委會組成從來是具爭議性議題雖然近年不少地區的醫療規管機構逐漸轉為共同監管模式增加業外成員數目增加機構問責性但這些改變也帶來不少挑戰包括難以凝聚共識指醫委會現時的組成目的是希望在專業自主和維持公眾問責性間取得平衡。 香港醫務委員會是屬法定機構,獲賦予權力處理本港執業醫生的註冊和紀律規管事宜,2018年生效的《醫生註冊條例》訂明,醫委會須由24名醫生和8名業外人士組成。 張宇人:成醫改「攔路虎」 保護主義礙輸入海外醫生.

  3. 2024年5月16日 · 醫管局今日16日起一連兩日舉辦研討大會醫管局主席范鴻齡在開幕致辭時表示醫管局去年在全球招聘非本地培訓醫生現時已招聘到約150名醫生有信心今年底會有約250名海外醫生在醫管局工作中國國家衞健委副主任曹雪濤在致辭時則表示希望本港醫護可發揮教育語言及人脈等優勢在國際舞台發揮影響力,「講好中國衞生健康發展故事。 醫管局主席范鴻齡在開幕致辭時表示,有信心今年底會有約250名海外醫生在醫管局工作。 (鄭子峰攝) 范鴻齡在開幕致辭時表示,醫管局去年在全球招聘非本地培訓醫生,現時已招聘到約150名醫生,有信心今年底會有約250名海外醫生在醫管局工作。 他又指出,過去一年醫管局派出醫療專業人員到內地各知名醫院豐富他們的專業經驗,未來會擴大相關規模,讓更多醫護可以從中得益。

  4. 2024年5月7日 ·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承認現時人手不足又指出因新冠疫情令派籌流程有改變。 他稱牙醫大部分來自私營市場,故正修訂《牙醫註冊條例》,引入非本地培訓牙醫,希望修例可盡快落實。 帳委會副主席、選委界議員謝偉俊則質疑為何公務員與市民可接受的牙科服務存在差異,他強調不是要刻意製造矛盾,但呼籲大家要小心處理。 審計署上月24日發布新一份審計報告,指現時衞生署提供的牙科街症服務,近年派籌數目減少,而排隊情況持續,有病人早在下午5時已去排隊輪候,即需要輪候至少7小時,故冀衞生署可以再做行使用者調查,改善派籌安排。 此外,審計署亦指,衞生署及醫管局均未有備存新症預約輪候時間的達標情況,而醫管局更沒有備存有關穩定個案輪候時間和輪候首次預約的穩定個案宗數的現成資料,建議兩者應加強措施,增加透明度和加強問責。

  5. 2024年5月6日 · 即時中國. 雷海潮已任國家衛健委黨組書記 料升主任一職. 撰文:朱加樟. 出版: 2024-05-06 10:45 更新:2024-05-06 10:45. 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官網雷海潮已任國家衛健委黨組書記。 預料雷海潮將正式擔任國家衛健委主任。 雷海潮已任國家衛健委黨組書記。 (資料圖片) 今年56歲的雷海潮為醫學博士,曾長期在衛生部、北京市衛生系統工作,曾任北京市衛健委主任,2020年任國家衛健委副主任,去年升任國家衛健委黨組副書記。 此前,馬曉偉擔任國家衛健委主任、黨組書記。 中聯部原副部長郭業洲已任中央外辦副主任 人事變動|孫志洋當選廣州市長 曾任中國一汽副總經理 胡錦濤之子胡海峰獲任命為民政部副部長 晉升為副部級高官. 衛健委. 中國人事變動.

  6. 3 天前 · 第77屆世界衛生大會(WHA)於27日正式開幕,大會連續8年拒絕涉台提案,台灣以「中華台北」名義推動加入WHA再度叩關失敗。台灣衛生福利部長邱泰源表示,「舊問題尋求新方法,新問題尋求好方法」,示意台灣未來將以「台灣」以及「中華民國」的名義,爭取加入WHA申請成為WHA觀察員。

  7. 2024年5月17日 ·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重申,「似乎大家忘記咗審計報告的調查時間部分橫跨疫情期間當時牙醫服務屬高風險部分院舍拒絕接受外展服務強調疫情是重要因素。 立法會政府帳目委員會繼續聆訊牙科服務(資料圖片) 部分機構規模小 牙科人手流失即難提供服務. 會上,多名委員追問為何有機構提供的牙科外展服務不達標。 其中,陸頌雄強調不是要針對個別團體,並非要追究到底,但認為公開未達標機構名稱,讚揚做得好的機構可以成為申請誘因,同時對不達標的機構施加壓力,讓其未來能做好服務。 盧寵茂回應稱,疫情期間有院舍拒絕接受外展服務。 他又稱,其實牙醫在私營市場收入更高,部分機構招聘牙醫亦有困難,有機構未能成功招聘牙醫而難以恢復服務,已經轉交其他機構進行計劃;有機構規模小,稍微有一兩名牙醫流失就已經難以提供外展服務。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