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鄭南榕 ( 臺灣話 : Tēnn Lâm-iông [1] ,1947年9月12日—1989年4月7日), 臺灣 社會運動倡議者、 時事評論者 ,也是臺灣政治雜誌出版者及 持不同政見者 ,主張爭取全面 言論自由 、支持 臺灣民主化 且致力推動 臺灣獨立運動 。. 鄭南榕的父親鄭木森為 臺灣日治 ...

  2. 鄭南榕 ( 臺灣話 : Tēnn Lâm-iông [1] ,1947年9月12日—1989年4月7日), 臺灣 社會運動倡議者、 時事評論者 ,也是臺灣政治雜誌出版者及 持不同政見者 ,主張爭取全面 言論自由 、支持 臺灣民主化 且致力推動 臺灣獨立運動 。. 鄭南榕的父親鄭木森為 台灣日治 ...

  3. 2021年4月7日 · 1989年1月27日鄭南榕 不願收下臺灣高等法院檢察署所簽發的「涉嫌叛亂」之法院傳票,開始自囚於臺北市民權東路三段的時代雜誌社,同時他宣告要行使公民抵抗權,司法機關必須親自到雜誌社拘提他,但他也絕對不會輕易就範,在他過世後出版的《自由時代》專刊便刊載了他留下的宣言: 國民黨不能逮捕到我,只能夠抓到我的屍體。 臺灣人與從中國來的人們之間有難於解決的遺恨。 但是,無論如何此遺恨非化解不可。 若不建立臺灣國,臺灣無法達成真正的民主化。 臺灣須以一個獨立國家獲得世界各國的承認。 必須依據公民投票決定臺灣的獨立。

  4. 2019年4月7日 · 雖然鄭南榕是因為刊登《臺灣共和國憲法草案》,並為了拒絕侯友宜的拘提而選擇自焚,但事實上,《臺灣共和國憲法草案》事件,可能只是一個讓鄭南榕決意以身殉道的導火線。. 而且,鄭南榕似乎也刻意地把自焚的展演對象,設定為台灣固有的政治文化。. 在 ...

  5. 2022年9月19日 · 何博文指出,鄭南榕最重要的主張是台灣獨立與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並沒有偷拐搶騙、傷害別人、危害社會、燒殺擄掠等行為,依照鄭南榕的後代 ...

  6. 2018年4月11日 · 鄭南榕事件發生在蔣經國過世的隔年。1988年的1月13日過世,隨後就發生520農民事件。520事件發生後第二天,李登輝馬上到南部的鄉村去拜訪。鄭南榕事件則發生在隔年1989年的4月7日。如果經歷過那一段時間,且對政治有深入觀察的人,都會同意幾個論點。

  7. 2001年4月16日 · 1989年4月7日自由時代週刊總編輯鄭南榕自囚的第71天。 上午八點多,國民黨重兵包圍雜誌社,破門而入之際,鄭南榕轉身走進總編輯室,反鎖房門,引火自焚。 那把果決的柴火,那道猛然的火勢,燒出了台灣近世紀來前所未有的局面,譜下了波瀾壯闊的史詩。 A fire of freedom and democracy kindled with fleshand blood. April 7 1989 was the 71st day of self-imprisonmentfor Freedom Era Weekly’s editor-in-chief, ChengNan-jung.

  8. 2019年4月9日 · 1980年代社會運動萌芽,黨外勢力和輿論壓力衝擊國民黨政府的戒嚴體制,前總統蔣經國於1987年7月宣布解嚴、半年後解除報禁,禁錮已久的社會力量終於得到釋放;而1989年4月7日的鄭南榕事件再替改革帶來更多動力。

  9. 2022年4月3日 · 1989年4月7日鄭南榕在台北市民權東路的《自由時代》雜誌社因抗拒警方強制拘提,最終導致「焚亡」的結局。. 當時大多數媒體第一時間一面倒地指鄭南榕是意圖叛亂,並丟擲汽油彈傷害無辜和執法人員。. 反黨國勢力包括民進黨,則懷疑鄭南榕是遭到政治謀殺 ...

  10. 2019年4月8日 · 鄭南榕事件30週年 (二)/刑法100條修正 催生100%的言論自由. 現今台灣社會享有高度言論自由,這已像空氣般的自然,但過去在戒嚴時期,言論自由可不等於人權,即便解嚴後,「思想叛亂罪」仍緊緊束縛著人民,直到刑法第100條修正後,言論自由才真正被解放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