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2日 · 根據食藥署統計每年 5-10 月是食物中毒的高峰期常見的食物中毒原因主要有七類食品未適當保存生食和熟食交叉污染食品加熱不足食品調理器具未清潔乾淨調製後食品放置時間過長烹飪人員衛生習慣不佳以及水源受到污染

  2. 2024年5月9日 · 民眾如何自我判斷? 食安專家提醒注意事項|Heho專家問答. 日期:2024 年 5 月 9 日 作者: 江宏倫. 近年來台灣食安事件頻傳讓民眾人心惶惶尤其在外食當道的現代社會許多人每天在外用餐卻看不到烹飪的廚房也無法確認食材是否安全在這樣的氛圍下食品中毒的風險似乎無所不在而食品中毒的原因是什麼? 我們該如何預防食品中毒? 我們請到臺北醫學大學食品安全學系的陳玉華教授,跟大家分享避免食品中毒的注意事項。 (若有更多疑難雜症,歡迎在影片下方留言告訴我們,我們會再請專家解答) 文、圖、影音、江宏倫. 1.採訪專家: 臺北醫學大學 營養學院副院長暨食品安全系 陳玉華教授. 延伸閱讀: 【名醫在Heho】阿茲海默症藥能延緩退化? 長庚失智權威徐文俊詳解治療及適應症.

  3. 2024年5月23日 · 顏佐樺認建議民眾可以從日常飲食及生活習慣做好7件事,就可以讓腸道環境平衡,預防小腸細菌過度增生, 1. 細嚼慢嚥、飯水分離: 有助於提高食物在口腔和胃部消化效率,促進上消化道消化。 2 .適量攝取酸性食物: 如消化不良可搭配一點酸性食物,如蘋果醋,可刺激胃酸分泌。 3. 補充消化酵素: 如食用木瓜、鳳梨等天然食物,或在醫師及營養師建議下,食用消化酵素保健品。 4. 避免食用過多精緻加工及易脹氣食物: 有助於維持腸道菌相平衡,保持腸道健康。 蘆筍、豌豆、洋蔥、韭菜等雖然是蔬菜,但含有較高纖維和難消化碳水化合物,亦容易造成腸道脹氣不適。 5. 養成每日排便習慣: 醫學上定義三天一次排便為正常排便狀況,但每天排便才是健康指標。

  4. 2024年5月20日 · 陳明群指出,預防腸病毒最簡單方式就是勤洗手,一般常見酒精「乾」洗手,不適用於消滅腸病毒,要預防腸病毒,還是得用肥皂「濕」洗手更有效,才能保護自身與家中學童、幼兒,免於腸病毒威脅。 疾管署表示,新冠疫情之後,民眾習慣使用酒精進行環境消毒,但是酒精無法有效消滅腸病毒。 建議使用含氯漂白水進行消毒,調配時應穿戴防水手套、口罩及圍裙,並注意環境通風,此外,環境、器具等於消毒水擦拭完畢後,靜待 10 分鐘再用清水擦拭一次,才算完成消毒步驟。 一般環境消毒 :使用消毒水濃度為 500 ppm,即 8 瓶 1,250 c.c. 保特瓶清水加入 100 c.c. 漂白水.

  5. 2024年5月21日 · 呼籲教托育機構及家庭照顧者應定期清潔環境及重點消毒,同時注意居家、學習環境通風與整潔,時常清洗消毒兒童常接觸之物品及玩具,並持續教導學童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以避免將病毒傳染給嬰幼兒。 疾管署提醒, 由於成人感染腸病毒後通常沒有明顯症狀,易疏於防護傳染給家中幼兒,籲請民眾外出返家後務必先更衣,摟抱、餵食嬰幼兒前,應以肥皂正確洗手。 幼童如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落實生病不上課,以避免與其他幼童頻繁接觸造成交叉感染。 養成良好衛生習慣是預防傳染病根本,唯有澈底落實才能避免讓傳染病有機可乘。 教育部指出,家長及教托育人員應多加留意學童及嬰幼兒健康狀況,如有出現重症前兆病徵,應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掌握治療黃金時間,降低重症風險。

  6. 2024年5月16日 · 依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監測資料,國內於 4 月中下旬即進入腸病毒流行期。 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 A 型為主,其中易引起嚴重症狀之 腸病毒 A71 型及 D68 型,為零星檢出且感染個案均為輕症。 研判國內疫情傳播風險上升,呼籲民眾持續注意預防措施及警覺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 疾管署先前預估腸病毒流行期會落在 5 月初,而 6 月初達高峰,由於傳染力強,學童間密切互動易使腸病毒於校園間傳播,提醒家長與教托育機構人員不可輕忽,應加強居家環境、教室及遊樂設施等通風、整潔與消毒。 幼童出入安親班、托兒所、室內兒童樂園等互動頻繁場所時,返家後或進食前一定要確實以「濕、搓、沖、捧、擦」5 步驟正確洗手,建立良好衛生觀念,生病也在家好好休息,降低病毒於校園或社區中傳播風險。

  7. 2024年5月20日 · 作法: 1.薏仁、芡實、蓮子先浸泡約半小時。 2.瘦肉片燙熟備用。 3.將茯苓、芡實、山藥、薏仁、蓮子放入水中,加入杏鮑菇燉煮 1 個小時。 4.起鍋前 10 分鐘加適量鹽調味。 文 / 黃慧玫、圖 / 楊紹楚. 延伸閱讀: 「小滿」節氣最怕「濕」!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