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11月15日 · 蛋白質是人類必須的營養來源,生活中常見的蛋白質可簡單分為牛奶、肉類等動物性蛋白,和以豆類為主的植物性蛋白,而營養師說明,兩者並無誰 ...

  2. 2023年2月24日 · 植物性蛋白質更健康. 高敏敏表示,尤其植物性蛋白的脂肪、膽固醇更低,膳食纖維跟植化素更豐富,每天用部分的植物性蛋白來取代動物性蛋白,可以讓身體更健康,還能降低死亡率,也建議蛋素食者,缺蛋期間可以多交替食用各種植物性蛋白質,譬如豌豆搭配毛豆、或黃豆搭配藜麥,讓胺基酸種類更完整。 除了注意蛋白質攝取來源,優先順序也很重要,高敏敏建議,以豆製品為優先選擇,再來是魚肉、海鮮、蛋,最後才是肉類,「當蛋白質攝取不夠,就容易出現肌少症、傷口易感染、疲倦無力,甚至免疫力降低容易感染等症狀」,最後高敏敏呼籲「希望大家能更好的運用食物代換,最重要的還是營養均衡,畢竟都有其無可取代的地方,以後別光吃肉了,植物性蛋白質也很重要。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食材 高敏敏 營養 健康 雞蛋.

  3. 2024年4月10日 · 尤其現在蛋白質食物選擇多,容易連帶將高油、精緻澱粉吃下肚,以早餐為例,豬排蛋餅、蘿蔔糕加蛋等常見菜單,就會攝取多餘油脂、澱粉及調味 ...

  4. 2024年1月9日 · 主打健康的穀片,宣稱低脂肪、低膽固醇、高纖;讓人誤以為跟天然的糙米、燕麥、五穀米等富含高纖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等是一樣健康的穀物,但根據董氏基金會調查曾發現,半數市售早餐榖片,每100公克含鈉量達500毫克以上。 2006年,英國的消費者雜誌檢視275款早餐麥片,發現「以兒童為銷售目標的早餐麥片中,將近90%含高糖、13%含高鹽、10%含高飽和脂肪。 」這些都是高油鹽糖的加工食品,因為這是每天固定的早餐,經年累月的吃務必要給小孩吃天然全穀根莖類食物,而不是這些方便的加工傷腎穀物。 第9名:蔥花肉鬆捲、奶酥麵包. 台式蔥花肉鬆捲麵包鬆軟的口感,是因為含有豐富油脂,並且抹上了美乃滋讓質地更加柔軟,熱量高達565大卡,約莫2碗飯的熱量。

  5. 2023年2月22日 · 近日「蛋荒」引起全台熱議,許多網友紛紛曬出附近超商、店家缺蛋的畫面。. 對此,營養師在臉書上分享「吃什麼能補充蛋白質」,營養師提到 ...

  6. 2021年1月26日 · 食藥署表示,富含「單寧酸」的水果、茶飲,很容易和同時吃下肚的「蛋白質」食物結合,形成凝固狀不易消化吸收的「單寧酸蛋白」(鞣酸蛋白 ...

  7. 2023年7月20日 · 蕭捷健在粉專發文分享,2020年德國Luback的一項研究發現,早上吃較多的食物可以帶來更食物產熱效應 (DIT),這個效應是晚餐吃較多食物的2倍。 如果晚餐吃得較多,食物產熱效應就會較低,使得熱量轉換為更多的脂肪並儲存起來,且合成性荷爾蒙胰島素的分泌也會增加,容易導致胰島素阻抗,使得血糖比早餐吃得多的人還要。 蕭捷健說明,食物產熱效應 (DIT)是當我們食物吃進體內時,體內需要消耗能量來分解、消化、吸收這些食物,這個過程就是食物產熱效應。 所以,吃食物不僅僅是攝取熱量,同時也消耗了熱量。 蕭捷健表示,該研究為研究人員找來了體重正常的受試者,在實驗室內將他們關在實驗室裡進行為期3天的實驗。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