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21日 · 5月17日,朝野立委因《立法院職權行使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在立法院院會爆發激烈肢體衝突,21日再度展開表決大戰。 繼17日已通過「總統國情報告」條文,國民黨、民眾黨續挾人數優勢二讀通過「藐視國會」等相關條文,未來政府官員被質詢時若違反規定,將處2萬至20萬元罰鍰。 藍白版本更欲增訂《刑法》「藐視國會罪」,若公務人員受質詢時進行虛偽陳述,處1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20萬以下罰金,但截至21日午夜散會前並未表決《刑法》修正案。 隨著院內衝突、院外萬人上街抗議,台灣再度登上國際媒體版面。 《報導者》整理此次國會改革、花東條例等相關提案的立法流程爭議、國會改革朝野版本差異、花東條例三法內容與預算、未來行政立法可能攻防,並以4張圖表完整解讀相關爭議。

  2. 2024年5月22日 ·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 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 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國會改革並非首次被提出,蔡英文2015年就曾提及,本次修法無法取得共識,是民進黨昨是今非? 還是各黨修法方向有不小差異? 這集,跟大家解釋「國會改革」改什麼? 正常的修法流程和程序運作的意義? 若爭議條文三讀通過,後續有哪些攻防的可能性?

  3. 6 天前 · Podcast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全部. The Real Story. On the Ground 路邊攤計畫. 死了一個「獵童」者後:下藥性侵的前科犯偽裝照顧孩子的好鄰居? 20年前犯罪手法,如何組成共犯網絡捲土重來? 這集,子午將分享,他如何像拼拼圖一樣,釐清權自立橫跨20年的犯罪手法;台灣現行對於出獄的兒少性剝削罪犯,有哪些防範? 權自立出獄後改名換姓再次犯案,又給我們哪些警醒? 2024.6.4. 司法. 兒童虐待. 性暴力. 社群媒體. 兒少. Telegram上的「少女牧場」、偷拍師徒傳承手法、博弈產業進場「造市」:臥底揭露兒少性影像與它們的產地. 兒少性剝削影像究竟是如何被產製、流傳、販賣? 又為何追查偷拍、誘拍者這麼困難?

  4. 2024年5月27日 · 從美國實務基準談起. 包括藐視國會在內的《立法院職權行使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在立法院激起朝野攻防,民眾手持標語上街表達訴求。 (攝影/黃世澤) ※法案審理進度更新:本文於5月28日上午出刊,同日下午4點59分,包含藐視國會、調查權、聽證權等《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修正案已完成三讀;晚間10點53分接續完成《刑法》「藐視國會罪」三讀立法。 隨著2024年新一屆國會的開議,包括「藐視國會」在內的 國會擴權法案漸成風口浪尖上的政治議題 。 除立院黨派的攻防外,亦催生 參與人數規模上萬的社會運動 。 在公共討論中,許多公眾人物紛紛將現今的提案條文與美國相關規範互相參照,甚至有在野黨直轄市市長稱現審議中的在野黨版本藐視國會草案條文,與美國法規相比「 客氣多了 」。

  5. 2024年5月19日 · 總統賴清德、副總統蕭美琴於總統府內宣誓就職,與前總統蔡英文一同步出總統府向與會貴賓、民眾揮手致意。 (攝影/陳曉威) 比較賴清德與蔡英文的就職演說,賴最大不同在於提到「中國」7次、「中華人民共和國」1次,這在蔡兩次就職演說中從來沒出現過;而賴提到台灣高達79次,遠遠超過蔡英文。

  6. 4 天前 · 高齡老人. 罷工. 少子化. Hello World. 串謀用民主初選顛覆一國兩制? 香港《國安法》最大事件「47人案」宣判,14名不認罪被告遭定罪. 參與民主派初選47人中,除了31人已提前認罪,16名不認罪的被告裡僅有2人無罪、其餘14人皆被判有罪。 羅冠聰說,這對關心香港人的人來說不意外,「但不意外並不代表合理──相反地,(47人案)自始至終都非常不合理。 2024.5.29. 香港. 中國. 人權. 選舉. 時事. 社運. 獄政. 反送中. 港版國安法. 伊朗總統死亡空難:一場混亂而敏感的墜機事故,將如何牽動中東變局? 5月19日下午,伊朗總統萊希與外交部長等多名高官遭遇直升機空難,16小時後確認全數罹難。

  7. 2024年5月28日 · 社會觀察. 經歷從5月17日起的4場院會馬拉松式舉手表決,藍白主導的「國會改革」法案幾全完成三讀。 528這天,網路上有累積破百位政法界學者連署反對,街頭上有各地開花的公民「青鳥行動」,監察院、行政院、總統府也各自發出聲明。 這將是台灣歷史上的重要時刻。 2024.5.28. 立法院5月24日第三度上演「國會改革」法案表決大戰,午夜前,藍白陣營已二讀通過擴大國會「調查權」、增加「聽證權」相關條文,有學者專家對部分條文表達憂慮。 立院場外抗議「沒有討論、不是民主」民眾一度達10萬人,全台各地也湧現集會。 2024.5.24. 院內衝突、院外萬人抗議所為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