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25日 · 顏佐樺建議,想要做好腸道環境的保健,可以從日常的飲食及生活習慣做起,用餐時細嚼慢嚥、飯水分離,有助於提高食物在口腔和胃部的消化效率,促進上消化道消化。 同時可適量攝取酸性食物,消化不良可搭配一點酸性食物,如蘋果醋,可刺激胃酸分泌,或食用木瓜、鳳梨等天然消化酵素,另外就是避免食用過多精緻加工及易脹氣食物,以維持腸道菌相平衡。 養成每日排便習慣也很重要! 顏佐樺強調,醫學上定義三天一次排便為正常排便狀況,但每天排便才是健康的指標,若有排便不順的情形,可以進一步探討是否是水分攝取、油脂、膳食纖維或運動量不足等。 另外,也要適當釋放壓力,避免久坐。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錢都也爆「蛞蝓」在菜盤上蠕動 衛生局衝現場查出4衛生缺失!

  2. 2024年5月29日 · 根據林口長庚針對逾萬人進行的台灣食物過敏大調查結果顯示,國小學童過敏排行榜前五名為:有殼海鮮花生、雞蛋、水果、牛奶;國中學生為:有殼海鮮、魚、花生、雞蛋、牛奶;成人為:有殼海鮮、魚、花生、水果、牛奶。 蘇冠文說,其中牛奶與雞蛋的過敏反應會隨著年齡降低,有2分之1的過敏者在5至7歲後會產生耐受性,食用後產生過敏症狀的機會減少;不過,帶殼類海鮮及花生過敏者,比較會終身存在過敏反應,僅約5分之1的花生過敏者會產生耐受性。 台灣人還普遍有些過敏迷思。

  3. 2024年5月27日 ·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想慢性病找上身,只知道高血壓、高血脂跟高血糖「三高」還不夠!.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秘書長、高醫附設岡山醫院骨科部主任林松彥提醒,台灣慢性病之王為「三高一低」,其中「一低」常被忽略,即是 ...

  4. 2024年5月20日 · 其實有方法!台北市立萬芳醫院營養室主任魏賓慧今(20)日強調,只要瞭解並掌握「溫度、時間、個人衛生」這三大要素,即可降低食物中毒機率,的安心;專家也點名,民眾應盡量減少生食或是半生不熟食物,且冰箱千萬別塞滿...

  5. 2024年5月31日 · 在台灣,平均每十萬人有22人罹患重症肌無力,領有重大傷病卡的病患人數目前約有6000人。. 邱浩彰強調,一般人常搞混「重症肌無力」與「肌少症」,其實肌少症主要是因年齡增長或活動不足,造成肌肉快速流失的病症,好發於老年人;重症肌無力則是 ...

  6. 2024年5月23日 ·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全球暖化下,台灣夏天已經沒有熱,只有更熱,甚至令人感到熱到崩潰!. 台大公衛學院今(23)日發表新研究結果更顯示,熱危害可能導致腎臟傷害,尤其,研究團隊點名戶外工作者(農民、勞工)、中老年人 ...

  7. 2024年5月21日 ·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腸病毒提早到高峰了嗎?. 疾管署今(21)日公布最新監測數字,上週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共1萬7585人次,與前一週的1萬8238人次相比,已見稍微下降,但是否代表高峰較往年的6月提早報到了?. 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強調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