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22日 · 2024-05-22. 分享本文. 歐洲理事會於當地時間星期二,正式批准了全球首部 AI 監管法規《人工智慧法案》,為將來的 AI 技術發展制定了全面性的規則,同時 AI 系統未來也會被分為 4 類,讓歐盟可以針對 AI 所造成的不同風險,採取相應的監管策略。 根據報導,《人工智慧法案》將在歐盟官方公報上公佈 20 天後正式生效,而法案內容將會分階段適用。 具體來說,法案中規定「禁止」的項目,將於生效 6 個月後適用;對於通用型人工智慧(GPAI)的相關義務和規則,則是生效 12 個月後適用;而法案生效的 24 個月後將完全執行立法條文,但部分高風險 AI 系統的規則會延長至 36 個月後才生效。

  2. 2024年5月14日 · 2024-05-14. 分享本文. AI 已經徹底改變商業世界,政府部門自然不能置身於外。 全球政府正積極研究如何將 AI 納入行政服務、監管甚至是幫助促進經濟,因為掌握 AI 的力量將會是政府接下來提升效率與服務品質的關鍵。 美、英、星三國領先許多國家,已經開始擁抱 AI. 許多歐美、亞洲國家已經開始積極擁抱新技術,甚至制定相關法規或行政命令,快速地推動全國的公部門轉型。 例如美國今年四月針對公部門的中高階決策者頒布 《AI Guide for Government》指南,幫助公部門了解 AI 日益俱增的影響力。 為了成為國際 AI 領導者,英國也發佈多個公部門應用與監管 AI 的相關政令以確保「可信任的 AI」使用,甚至是推動 AI 新經濟發展。

  3. 2024年5月22日 · 2024-05-22. 分享本文. 滴滴出行聯合創始人柳青辭去了在中國預約乘車巨頭滴滴的總裁和董事職務。 柳青曾於高盛銀行工作,領導滴滴長達 10 年。 曾參與中國前兩名行動叫車服務「滴滴打車」與「快的打車」(Kuaidi Dache)的合併,也是收購 Uber China 和吸引 Apple 及其他公司投資時重要的推手。 柳青將過渡到新的「永久合夥人」職位。 根據 CEO 程維的內部信,她將保留目前的職責,包括首席人事官的角色。 柳青表示,希望未來能夠更著重於公司的長期發展。 在柳青辭職前,滴滴面臨多事之秋。 2021 年,滴滴在美國進行 44 億美元的首次公開募股(IPO)的幾天後,中國政府以違規收集資料為由,禁止滴滴在本地應用商店上架,並以 12 億美元罰款。

  4. 2024年5月14日 · 國家戰略技術特別委員會決定 AI 是未來南韓的國家戰略核心,政府著眼於透過技術的合作與整合以備國際競爭。 他們著重於確保「AI 核心技術與產業應用基礎」,預計發展 AI 基礎設施的「高效學習和進步」、「先進的建模和決策」、「產業利用與創新 AI」、「安全與信任 AI」等四項關鍵任務。 針對訓練 AI 所需的雲端資料基礎建設, 南韓政府也有意識地與韓國大型科技、電信公司合作 開發基於資料的分散式/平行學習和雲端優化技術,將 AI 學習所需的資料、運算和電力負擔減少50% 以上。 甚至, 也因應歐盟 AI 法案的監管規範,特別探討如何從國家的角度協助企業應對未來的跨國合規與預防技術封鎖,強化國際競爭力。 新加坡專注發展商業與人才生態圈,打造 AI 智慧國家.

  5. 6 天前 · 2024-05-24. 分享本文. 新罕布什爾州檢察總長辦公室表示,路易斯安那州的民主黨政治顧問史蒂芬.克拉瑪(Steven Kramer)因假冒美國總統拜登的電話,於 5/24 被起訴。 這些假電話使用了 AI 生成的拜登語音,試圖阻止民眾在新罕布什爾州的初選中投給拜登。 幾千名居民都收到了這些自動語音電話,要求他們不要在 11 月之前投票。 克拉瑪面臨多項罪名,包括選民抑制(voter suppression)和冒充候選人。 這些電話同時顯示偽造的來電資訊,違反聯邦通訊委員會(FCC)的規定。 FCC 提議對克拉瑪罰款 600 萬美元。 今年 1 月份電話內容曝光後,克拉瑪表示, 他僅利用 500 美元就讓 5000 名選民收到這些以假亂真的電話。

  6. 2024年5月10日 · 勤業眾信數位轉型服務負責人溫紹群指出,高達 91% 的企業預期生成式 AI 能夠提高生產力,「2024 年台灣的企業預計可能在關於 AI 的這一塊的投資,會相較往年增加 30%,今年將成長至 208 億美元。 「生成式 AI 擴增企業各部門在跨界、跨域的能力,」台灣人工智慧學校校務長蔡明順剖析台灣生成式 AI 發展策略,在這場科技變革中,生產領域可以利用 AI 針對外包生產良率快速檢索分析;銷售領域可以利用 AI,針對銷售預測和生產排程提供建議;人資領域,可以利用 AI 篩選履歷自動匹配合適人才;研發/IT 領域可以利用 AI,分析大量技術文件,加速需求整理;財務領域也可利用 AI,提升報告撰寫、付款作業或報銷發流程的效率。

  7. 6 天前 · 除卻 LLMs,AI 未來突破該何去何從?. 李琬妍. 2024-05-24. 分享本文. 任職 Meta 的 AI 專家、圖靈獎得主立昆 (Yann LeCun) 建議,新一代的 AI 開發者不應只研究大型語言模型(LLMs)。. 今年的科技展 VivaTech 5月22日至25日於法國巴黎登場,立昆強調,接下來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