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5 天前 · 認真的人容易受到雜訊干擾的原因. 第一,面對眼前問題,他們會試圖解決,絕不善罷甘休。 如果懂得巧妙躲開問題,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話,根本就不會受到雜訊干擾。 但認真的人會輾轉反側地思考:為什麼明明非瘦下來不可,我卻瘦不下來呢? 為什麼明明不能出錯,我卻頻頻出錯呢? 為什麼我做不到呢? 最後認定是自己能力不足、是自己心理素質不夠強韌,而沒有察覺到是雜訊在無意識中踩煞車。 第二個原因,就是他們循規蹈矩。 我諮商過的個案中,很多在學業、工作上都很成就。 但當事人卻苦於人生不順。 這些人的共通之處就在於,他們一直以來都認真遵守著父母的教導、學校的規範,努力讓自己變成「應該的樣子」,所以會強烈受到雜訊影響。 請你直接認定,怎麼做都做不好的事,或長期無法解決的事,絕大部分問題其實都出在心理雜訊上。

  2. 2024年5月10日 · 台灣人非常尊敬師長,會說老師、教授、醫師好,下對上的感覺,但我的外國同學是「水平式」對待師長,會直接叫老師的名字,比如說老師的名字是麥克,同學有什麼疑問就會說:「麥克,我個問題!

  3. 2024年5月23日 · 說到賺錢,有些人可能會不太好的印象。 但如果把「金錢」換成「觀眾的掌聲」,就可以體會賺錢有多重要。 正因為如此,宮崎駿導演的三原則是——「有趣」「價值」「要能賺錢」 但是,宮崎駿導演曾一次破壞自己訂下的原則。 那部片是《龍貓》。

  4. 2024年5月9日 · Z 世代的成員需要更多的安全感. Tooker 發現與 Z 世代的工作者相處,拐彎抹角更容易讓他們感到焦慮。 如果事情要與他們討論, 「有空嗎? 我想你聊聊」這種「不知道你要幹嘛」的說話方式容易讓他們感到恐慌 。 如果把句子改成「我想你聊聊客戶的問題」這種明確的目標指令,效果會改善很多。 4. Z 世代更追求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對 Y 世代的人來說,「持續不斷的努力工作」似乎是一個撕不掉的標籤。 在強烈的忙碌文化之下,甚至對於休假還抱有一點罪惡感。 但我們都知道,這樣是不對的,職業倦怠很快就會來臨。

  5. 2024年5月14日 · 在人際關係中,每個人都會合得來與合不來的對象,與別人想法與意見不同是理所當然。 但要是了先入為主的成見,認為「那傢伙我就是合不來、那個人真的很差勁」,無論對方說什麼,聽起來都很不講理。

  6. 2024年5月29日 · 站起來的條件,不只需要應對地緣政治變局時的折衝智慧,工程師出身的劉德音很清楚, 技術能力,更是台積電的本。 於是,他做出一個在當時看來頗為冒險的決定,「 10 奈米還在開發的同時,我建議同步另外成立一個團隊,立即投入 7 奈米製程的開發。 即使研發團隊仍有遲疑,劉德音還是帶著這項建議,直接走進張忠謀的辦公室,「創辦人同意了! 」一場關鍵戰役就此展開。 挺過地緣政治變局挑戰、過去 6 年步走出台灣後,劉德音對「世界的台積電」又有什麼展望預期? 「2019 年,台積電全年營收 300 億美元,我大家說:公司 在 2030 年前,一定要做到千億美元營收。 」劉德音的確對台積電的未來深具信心,「過去 6 年,台積電平均每年營收成長 20%,接下來的 6 年,一定會更令人興奮!

  7. 2024年5月16日 · (1)其實那個人處不來. 當你覺得其實那個人處不來,或是覺得就算聊天也搭不太上線,這時你真正的想法,可能是「對對方沒什麼興趣,也不想扯上關係」。 當你發現在職場上的同事中,很多自己處不來的人,說不定是因為職務本身並非是你真正想做的工作。 像是很喜歡人說話、也很適合做業務或接待客人的人,認為自己「不擅長細節作業」卻做著辦公室的工作,結果辦公室的同事們話不投機,反而業務人員交情較好,也是這樣的情形。 當你在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時,就容易周遭的人價值觀不合。 遇到這種情況,與其勉強自己配合,還不如其他部門中你比較想來往的人談話,或是找個可以無須顧忌一個人休息的地方等等,找出可以讓自己放鬆的方法。 (2)想聊深入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