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2 小時前 · 譚逐一回應家屬關注(見表),指主動脈剝離很罕見和經常被誤診,即使院方未及時檢查,對存活率無太大關係。譚表示,香港每1000個病人之中,只有5人屬主動脈剝離,其中一人死亡。裁判官問,醫學上是否有方法及早發現主動脈剝離

  2. 1 天前 · 57 歲女子兩年半前因胸口及背部劇痛,送往瑪嘉烈醫院,入院獲處方俗稱「脷底丸」的硝酸甘油,住院一晚失去脈膊,搶救 45 分鐘無效身亡,死於主動脈剝離帶心包積血。死因庭周二(4 日)展開第二天死因研訊。庭上傳召心臟專科醫生,以專家證人身分作供。

  3. 22 小時前 · 裁判官林希維押至明早裁決。 醫生:急性主動脈剝離死亡率高 死者潘玉玲,於2021年12月4日下午因胸口痛送院,被安排入住內科病房,至翌日清晨6時許失去呼吸脈搏,經搶救不治。死者丈夫孫智聰稱到達醫院時,得知死者住院期間沒有接駁心臟監察儀器。

  4. 1 天前 · 譚認為,主動脈剝離經常誤診為急性心肌梗塞和腸胃炎,即使院方未及時診斷,對事主存活率無太大關係。 譚引述醫學文獻表示,即使及時診斷事主為主動脈剝離,死亡率非常高;不過主動脈剝離非常罕見,本港每1000個病人中,只有5人主動脈剝離,其中只有一人因此死亡。

  5. 22 小時前 · 五旬婦於2021年底因胸口及背部疼痛被送往瑪嘉烈醫院,翌日凌晨死亡,死於主動脈剝離致心包積血,其死因研訊今(5日)踏入第三日。死因庭今傳召另一位心臟科專家,她指,急性大動脈血管撕裂死亡率高但難被診斷,初期的病徵或與常見的心血管疾病病徵相同,加上病徵多變,醫護應保持「高度 ...

  6. 其他人也問了

  7. 2024年5月8日 · 陳嘉葦指出,外傷性胸主動脈剝離的主要手術治療方式,可分為「傳統開胸手術」修復血管及「微創主動脈血管支架置放手術」,特點分別為: 傳統手術: 風險高、耗時長,且需要使用體外心肺機及抗凝血劑,容易使其他受傷部位嚴重出血。

  8. 2024年5月20日 · 受一定程度的手術,心臟手術完成將病人體溫加熱至正常再電擊心臟,令其正常跳動穩定再脫離人工心肺機,關好傷口至此開心手術就算大功告成。. 隨著科技進展心臟手術的進步真可說一日千里,以心臟保護來說,目前已進步到溫血心臟保護,手術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