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30日 ·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聲稱美國對中國和中國科技公司的貿易限制並不是為了遏制或阻止中國以回應華為即將推出使用英特爾流星湖Meteor Lake的新型筆記型電腦消息。 美媒指出,布林肯週五的說法,與美國與中國「晶片戰」的實際影響相互矛盾。 當美國在2020年對華為供應商實施嚴厲制裁,聲稱中國製造商向中國軍方銷售產品時,華為一直受到重挫。 然而,去年以來華為新產品銷售大幅反彈,2023年在中國的銷售額成長11%,多數媒體認為華為已殺出了一條生路。 布林肯在最近的北京之行結束時告訴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我看到華為剛剛推出了一款新筆記型電腦,聲稱具有人工智慧功能,採用英特爾晶片」;「我認為這表明我們關注的只是可能對我們的安全構成威脅的最敏感技術。

  2. 2024年5月2日 ·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和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近日接連警告,,那些為俄烏戰爭支持的中企將面臨重大後果布林肯指出中國對俄羅斯國防工業的支持相當關鍵並非在武器方面而是產業基地所需的零件同樣在工具機微電子 ...

  3. 2024年5月15日 ·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曾表示美國對中國管制先進晶片出口是一種小院高牆策略目的是確保自己不提供或銷售可能被用來對付我們破壞我們自身安全的東西」。 不過,有分析師認為,隨著美國對中國的出口管制範圍擴大,被納入黑名單的中企越來越多,「這個院子似乎擴大了很多」。 拜登去年十二月發布行政命令,允許針對與俄羅斯戰爭機器打交道的外國銀行實施「二級制裁」,並讓美國財政部將這些銀行排除在美元主導的全球金融體系之外,已對中國銀行業產生嚇阻力量,從那時開始,數家中國銀行已停止或放慢與俄國客戶的交易。

  4. 2024年4月30日 ·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華為第1季財報出爐,營收比去年同期成長36.66%,獲利大增564%,已走出被美國制裁後的谷底。 華為的利潤連續第4個季度增長,表明這家中國科技公司正從蘋果和其他智慧型手機競爭對手手中奪取市佔。 根據華為控股在中國國家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網站上發布的文件,第1季度淨利潤為人民幣196億元,年增564%。 第1季銷售額成長37%至1785億元。 該公司並未在文件中提供各業務部門的銷售明細。 彭博指出,華為獲利的驚人成長凸顯在美國制裁下的復甦。 研究公司Counterpoint的數據顯示,去年華為在美國制裁的情況下推出了一款採用先進中國製造7奈米晶片的新型5G手機,出人意料地捲土重來,該公司第1季智慧型手機出貨量猛增70%。

  5. 2024年5月14日 · 先前中國媒體分享的1份華為洩露文件顯示,有一項名為「塔山會戰」的PC處理器新計劃,直指華為正在為筆記型電腦開發可與英特爾或AMD競爭的高階 CPU,但華為罕見地、強烈否認了該報導,並稱其為假新聞。 美媒指出,華為針對中國市場的電腦產品,也已使用了中國晶片製造商Phytium的處理器,此外,華為與Phytium擴大合作,統一中國鯕鵬晶片和PhytiumCPU的軟硬體基礎設施。 據微博用戶爆料,華為晶片開發部門正致力於下一代PC用麒麟處理器的研發,該部分將配備下一代通用核心和更新的GPU。 據報導,華為預計用於客戶端 PC的下一代海思麒麟將接近競爭對手蘋果(Apple)M3,圖形效能接近效能M2。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6. 2024年5月19日 · 習近平在2023年11月訪美期間宣布喊出5萬名年輕人到中國的目標美國國務卿布林肯4月訪中期間還提及此事當時布林肯強調加強民間聯繫的重要性而習近平則重申他對更多美國學生到中國的希望。 紐約非營利國際教育研究所發布的入口網站開放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開始的學期,在中國的美國學生有1萬1639人,但到了2021年,該項數字僅剩為211人。 而據美媒報導,美國留中學生人數已從十多年前的近2.5萬人,暴跌至目前僅約700人。 美研究所理主任Harris Doshay博士表示,「儘管中國的重要性顯而易見,但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以及美國媒體對中國的負面報導,使得中國不再那麼有吸引力,而且中國領導層無法滿足美國大學生的需求」。

  7. 2024年5月1日 · 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BASF)在2月宣佈,在人權組織紀錄了包括強迫勞動在內的虐待行為後,將出售公司在新疆2家合資企業的股份。 汽車大廠福斯(Volkswagen)也表明,正在與中國合資夥伴就當地業務活動未來的方向進行談判。 儘管面臨各國對人權問題的指控,中國政府仍致力將新疆打造成重工業中心,這對於鋁加工、汽車零件、太陽能零件和其他進入全球供應鏈的商品生產非常重要。 美國會已通過法案,就中國的政策問題向北京施壓,包括限制該地區產品進口,不過美國勞工部並沒有針對美企應該如何在中國營運制定規範。 李西婭也提到,中國一直在向國內其他地區轉移維吾爾勞動力,因此很難明確規範相關計劃的範圍。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