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21日 · 《報導者》整理此次國會改革、花東條例等相關提案的立法流程爭議、國會改革朝野版本差異、花東條例三法內容與預算、未來行政立法可能攻防,並以4張圖表完整解讀相關爭議。 延續5月17日態勢,立法院長韓國瑜21日仍不憑慣例使用每位立委座位上的表決器、改採「舉手計票」,以防民進黨立委占領主席台杯葛議事;民進黨立委則改採取拖延戰術,使得一整天在持續發言抗議、表決和休息中進度緩慢,場外則聚集民眾與民團抗議國會濫權,傍晚下班後大批人潮持續加入抗議行列。 到了晚間7時許,立法院二讀通過「人事同意權」相關修正案,未來國會行使同意權將改為「記名表決」,審查期間不得少於一個月,且應舉辦公聽會,若被提名人向立院交付的學經歷資料有所偽造、隱匿,將處2萬至20萬元罰鍰。

  2. 2024年5月22日 · 國會改革並非首次被提出,蔡英文2015年就曾提及,本次修法無法取得共識,是民進黨昨是今非?還是各黨修法方向有不小差異?這集,跟大家解釋「國會改革」改什麼?正常的修法流程和程序運作的意義?若爭議條文三讀通過,後續有哪些攻防的可能性?

  3. 2024年5月11日 · 1970年代以來,透過攝影記錄文明這一宏大的觀點逐漸退場,攝影師與評論家、研究者開始強調照片如何鑲嵌在當代的社會文化脈絡之中,特別是在資本主義與國家權力的脈絡中。這種關注背後明顯體現了一種左翼的關懷:攝影不僅展現純粹而美麗的影像,也是權力的結果、現代性的產物。

  4. 5 天前 · 從美國實務基準談起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投書】藐視國會罪條文草案是否保障正當程序權利?. 從美國實務基準談起. 包括藐視國會在內的《立法院職權行使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在立法院激起朝野攻防,民眾手持標語上街表達訴求。. (攝影/黃世澤). 隨著 ...

  5. 2024年5月16日 · 從外交、經濟、軍事回顧16年美中台關係變化,賴清德政府將如何開創新局?. (攝影/Mario Tama/Getty Images、Edgar Su/Reuters、黃世澤;設計/江世民). 派軍機侵擾台灣防空識別區. 圍台軍演. 賴清德新政府即將上任,面對影響台灣發展至深的「美中台關係 ...

  6. 4 天前 · 這將是台灣歷史上的重要時刻。 2024.5.28. 立法院5月24日第三度上演「國會改革」法案表決大戰,午夜前,藍白陣營已二讀通過擴大國會「調查權」、增加「聽證權」相關條文,有學者專家對部分條文表達憂慮。 立院場外抗議「沒有討論、不是民主」民眾一度達10萬人,全台各地也湧現集會。 2024.5.24. 院內衝突、院外萬人抗議所為何來? 《報導者》整理此次國會改革、花東條例等相關提案的立法流程爭議、國會改革朝野版本差異、花東條例三法內容與預算、未來行政立法可能攻防,試圖回應大眾疑問。 2024.5.21. 比較賴清德與蔡英文的就職演說,賴最大不同在於提到「中國」7次、「中華人民共和國」1次,這在蔡兩次就職演說中從來沒出現過;而賴提到台灣高達79次,遠遠超過蔡英文。 2024.5.19.

  7. 2024年5月24日 · 根據此法設立的「調查委員會」、「調查專案小組」得要求「政府機關、部隊、法人、團體或社會上有關係人員」於5日內提供相關文件、資料、檔案。 而在調查過程中,政府機關或公務人員若拒絕、拖延調查或隱匿資料,得經立法院院會決議,將其送監察院糾正、糾舉或彈劾。 假設是民間人士違反規定,立法院院會可決議處1萬至10萬元罰鍰,並可按次數處罰。 受處分者如有不服,可在處分送達次日起2個月內提起行政訴訟。 對於被調查人的保障,則列在第50-1條,調查委員會或調查專案小組須「告知」當事人有拒絕證言的權利,拒絕事由包含逾越調查範圍、涉及法律明定保護的個人隱私而與公共事務無關者;不過陳明理由後,被調查人仍得「經會議主席裁示同意」才得拒絕證言或交付文件、資料及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