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1) (形声。 从 ( xuān )声。 本义:表柱。 古代立在驿站、官署等建筑物旁作标志的木柱,后称华表) (2) 同本义,后也泛指寺、墓、桥梁等用作表识或其他用途的柱子 [pillar] 桓,亭邮表也。 ——《说文》 三家视桓楹。 ——《礼记·檀弓》。 注:“四植谓之桓。 公执桓圭。 ——《周礼·大宗伯》。 注:“双植谓之桓。 桓宫室之象,所以安其上也。 (3) 又如:桓楹 (古代天子,诸侯葬时下棺所植的大柱子);桓表 (即华表) (4) 名。 即无患 [Chinese soapberry] 。 叶似柳,皮黄白色. (5) 水名。 即今白龙江 [Huanshui River] 。 发源于甘肃省西倾山.

  2.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 6筆 = 共10筆. 左: ,右: 。. Component of: 𨕹 𭗁 𦶙. 《 部 》桓:亭郵表也。. 从木亘聲。. 《 廣韻 · 上平聲 · 桓 · 桓 》桓:桓桓武也,又姓本自姜姓齊桓公後因諡爲氏望出譙郡後漢有太子太傅桓榮。. 胡官切,二十九 ...

  3. 做形旁,表示树木,(xuan)是声旁。 秦汉文字中,的《 说文 》小篆字形承袭春秋文字,省作(字形2所从);秦简文字承袭战国文字,省作(《睡甲》200页,“垣”字所从),为后世文字所本。

  4. ,之訛字,本為之古文。. 段注本《說文》:「,古文。. 」段注云:「按今字多用亙,不用,舟在二之閒,絕流而竟,會意也。. 」按亙字俗寫作,後遂訛作,而與讀ㄒㄩㄢ之亘混用,《集韻》字兩見,《仙韻》音荀緣切,引《說文》「求亘也。. 」《嶝 ...

  5. 橫亘是一個漢語辭彙,拼音 héng gèn,橫跨;橫臥:大橋橫亘在廣闊的水面上,兩縣交界的地方橫亘著幾座山嶺。 出自唐代王昌齡的《出郴山口寄張十一》一詩中:“石脈...

  6. 1. 迴旋。 2. 同「宣」。 宣布;宣揚。 3. 姓。 4. 連接;連綿不斷。 5. 橫貫。 6. 遍;窮盡。 7. 引入。 8. 通。

  7. 基本解释. 空间和时间上延续不断:横~。. 绵~数千里。. ~古(整个古代,终古,如“~~未有”、“~~奇闻”)。. 亘,通也。. ——《广韵》. 旌旗亘千里。. ——《北史·隨本纪》. 广数十亩,楼宇连亘。.

  8. 內 容. ㈠. 「」為「亙」之異體。. , 之訛字, 本為 之古文。. 段注本《說文》:「 ,古文 。. 」段注云:「按今字多用亙,不用 ,舟在二之閒,絕流而竟,會意也。. 」按亙字俗寫作 ,後遂訛作,而與讀ㄒㄩㄢ之亘混用,《集韻》字兩見,《仙韻 ...

  9. 【桓】字造字法为形声:从声。 【桓】字字形结构为左右, 可拆字为“ ”。 【桓】字收录于《说文解字》卷六, 部, 现代部首为, 笔画为10画。

  10. 1.上下求而盤桓。《說文解字.二部》:「,求亘也。」 2.揚布。「宣」之本字。見《六書正譌.平聲.仙韻》。㈡ ㄏㄨㄢ ˊ ⇒「桓」之異體。㈢ ㄍㄣ ˋ ⇒「亙」之異體。㈣ ㄍㄥ ˋ ⇒「亙」之異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