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3日 · 「每個人想要戒菸的原因不一樣,只要有戒菸動機,協助戒菸的醫師就會陪患者克服不舒服的戒斷症狀,提升戒菸效能及成功率。 」王恒弘醫師說。 薛光傑醫師表示,戒菸動機多半與健康因素、親子互動有關,有人戒菸是因發現了癌症、心血管疾病,有人是為了改善過敏、氣喘症狀,或是不想成為中風候選人;還有人是為了維持親密的親子關係,當孫子臭著臉不給抱,理由是「阿公身上的菸味太臭」,或爸爸抽菸誘發年幼孩子的異位性皮膚炎、鼻過敏;這些年不讓家中毛小孩生病而戒菸的人也不少。 「醫師會陪著吸菸者找出戒菸動機,提供藥物、諮商醫療資源幫助撐過戒斷症狀,但戒菸成功關鍵在於自我效能的提升,只要下定決心拒絕吸菸的誘惑,並將無菸生活內化成個人生活價值,戒菸一定會成功。

  2. 2024年5月9日 · 研究者表示,體內的荷爾蒙和發炎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發生的兩個因素,憂鬱和焦慮則是壓力源,它們會對身體造成發炎與破壞,使血管硬化和斑塊聚積。 多陪伴,能幫母親身心更健康. 台北市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精神科主任詹佳真說明,此篇屬於觀察性世代研究,研究結果雖無法確定憂鬱症跟心血管疾病間的因果關係,但確實看到兩者間的關聯性。 有憂鬱症的女性患者有較高的高血壓、高血脂等代謝症候群的問題,是否因憂鬱症導致忽略飲食、運動等健康照顧的工作? 憂鬱症跟心血管疾病一向都被認為是雙向關係: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較易罹患憂鬱症,反之亦然。 詹佳真說,女性在月經週期、懷孕、停經期受荷爾蒙改變的影響,比男性更重視週遭人際關係;扮演不同角色時的矛盾與衝突,均提高罹患憂鬱症的風險,且罹患率高於男性。

  3. 2024年5月18日 · 台灣醫界菸害防制聯盟秘書長、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郭斐然以科學證據揭露電子煙、加熱菸的危害與管制策略。 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吳全峰教授指出,我們應從菸害防制走入國際,即將上任的賴清德總統說要打造健康台灣,我們應把WHO的「菸草控制控制框架公約」當作最低的標準來檢視台灣菸害防制法不足的地方。 董氏基金會菸害防制中心林清麗主任表示,今年WHO世界無菸日的主題是如何保護兒少免於菸商干擾,我們應更積極向兒少揭露菸商的行銷詐術,傳播所有菸品都Get Out。 國教行動聯盟王瀚陽理事長則談及菸品對青少年的危害現況及家長們的期待。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菸害防制組羅素英組長,說明公部門對新型菸品危害的因應策略,會依菸害防制法,協調各部會落實菸害的監控與查緝,保護青少年健康。

  4. 2024年5月14日 · 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損傷出現的疼痛症狀會因動作而引起休息時又可緩解手腕反覆疼痛會產生諸多困擾與不便影響工作和日常生活功能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受傷現階段傳統治療怎麼做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的損傷可分外傷性退化性」,治療需視撕裂的程度而定輕微的可考慮保守治療急性期階段採用消炎藥物和石膏/副木固定46週;「復健期階段採用超音波導入經皮止痛電刺激雷射治療體外震波治療等方法若保守治療成效不佳或較嚴重則建議在三個月內的黃金治療期盡早接受腕關節鏡手術。 然而,不管有無手術,都須暫時限制手腕動作與前臂的旋前和旋後,此時,必須固定手腕和手肘。 [圖說]手部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受傷,無論旋前、正中、旋後的活動,都會影響功能恢復,需暫時限制。

  5. 5 天前 · 1.有醫療險還需癌症險或重大傷病險嗎? 陳彥志指出,醫療險主要針對「住院期間」、「門診手術期間」的醫療給付,但癌症除了手術切除、放療,化療外,最為人熟知的就是標靶藥物治療,大多僅需門診注射或領藥,無須住院,也不屬於手術行為,將會無法啟動理賠。 據衛福部調查統計,2022年癌症平均住院天數僅12.6天(註1),光是醫療險的住院保險金也難以填補龐大的門診標靶藥物費,因此他建議要額外投保確診罹癌就可以給付一大筆保險金的「重大傷病險與癌症險」。 畢慶國補充,很多癌症患者可能去看中醫、做復健、購買營養補充品等,倘若確定罹癌後先領一筆保險金,能有較彈性多元的運用。 2.癌症險與重大傷病險 有何差異?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