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1 天前 · 蕭美琴 (英語: Bi-khim Louise Hsiao [1] [註 1] ,1971年8月7日 — ), 中華民國 政治人物, 民主進步黨 籍,現任 中華民國副總統 ,曾任 中華民國駐美代表 、 國家安全會議 諮詢委員、 國際自由聯盟 副主席、 亞洲自由民主聯盟 秘書長、民進黨國際事務部主任以及四屆 立法委員 [2] ,也是民進黨民選公職人員中在 花蓮縣 唯一拿下過半得票者。 2008年起擔任 2049計畫研究所 顧問;2020年派任駐美代表 [3] 。 2023年11月20日,蕭美琴因參選 202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向 外交部 請辭 [4] ,並與民主進步黨總統候選人 賴清德 搭檔參選副總統,2024年1月13日當選 [5] 。 早年經歷 [ 編輯] 蕭美琴出生於日本 神戶市 。

  2. 1 天前 · 蕭美琴 (英語: Bi-khim Louise Hsiao [1] [註 1] ,1971年8月7日 — ), 中華民國 政治人物, 民主進步黨 籍,現任 中華民國副總統 ,曾任 中華民國駐美代表 、 國家安全會議 諮詢委員、 國際自由聯盟 副主席、 亞洲自由民主聯盟 秘書長、民進黨國際事務部主任以及四屆 立法委員 [2] ,也是民進黨民選公職人員中在 花蓮縣 唯一拿下過半得票者。 2008年起擔任 2049計畫研究所 顧問;2020年派任駐美代表 [3] 。 2023年11月20日,蕭美琴因參選 202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向 外交部 請辭 [4] ,並與民主進步黨總統候選人 賴清德 搭檔參選副總統,2024年1月13日當選 [5] 。 早年經歷 [ 编辑] 蕭美琴出生於日本 神户市 。

  3. 1 天前 · 中华民国副总统(第16任). (2024年5月20日-). 国家安全委员会副主席. (2024年5月20日-). 萧美琴 (英语: Bi-khim Louise Hsiao [1] [注 1] ,1971年8月7日 — ), 中华民国 政治人物, 民主进步党 籍,现任 中华民国副总统 ,曾任 中华民国驻美代表 、 国家 ...

  4. 1 天前 · 蕭美琴 (英語: Bi-khim Louise Hsiao [1] [註 1] ,1971年8月7日 — ), 中華民國 政治人物, 民主進步黨 籍,現任 中華民國副總統 ,曾任 中華民國駐美代表 、 國家安全會議 諮詢委員、 國際自由聯盟 副主席、 亞洲自由民主聯盟 秘書長、民進黨國際事務部主任以及四屆 立法委員 [2] ,也是民進黨民選公職人員中在 花蓮縣 唯一拿下過半得票者。 2008年起擔任 2049計畫研究所 顧問;2020年派任駐美代表 [3] 。 2023年11月20日,蕭美琴因參選 202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向 外交部 請辭 [4] ,並與民主進步黨總統候選人 賴清德 搭檔參選副總統,2024年1月13日當選 [5] 。 早年經歷 [ 编辑] 蕭美琴出生於日本 神户市 。

  5. 1 天前 · 2024年1月13日,以40.05%的得票率當選總統,是中華民國首位具有醫師專業及以副總統身分競選成功的總統。 與此同時,民進黨以連續三屆執政創下自 199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以來政黨連屆執政的最長紀錄 [9] 。 早期生涯. 賴清德出生於 臺北縣 萬里鄉(今 新北市 萬里區 ) [10] ,在北海岸成長。 父親賴朝金是萬里鄉人,職業是礦工。 1960年1月8日,在萬里鄉中幅煤礦坑內工作時,因 一氧化碳中毒 身亡,享年33歲。 賴清德當時才出生95天,因遭逢父親驟然辭世,母親賴童好獨力扶養六個小孩長大 [11] [12] 。 賴清德先後畢業於臺北縣萬里鄉萬里國民小學、臺北縣立萬里國民中學及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 ,是萬里鄉第一位就讀建中的學生 [13] [14] [15] 。

  6. 2024年5月18日 · 10月11日,民進黨立法委員蕭美琴提出《同性婚姻法》草案,共獲得38位立委連署提案 [50]。 然而在同月20日,由於法案在院會的一讀程序,遭 賴士葆 、 王世勛 等23名立委反對(其中 陳銀河 同時加入連署提案與反對一讀),因此草案無法進入一讀,必須 ...

  7. 4 天前 · 先後就讀於 社會科學高等學院 歷史與文明碩士班、制度經濟學碩士班 [2] ,1997年成為巴黎第十大學哲學博士候選人。 1996年至1997年擔任「留法臺灣同學會」發起人兼會長。 2001年至2003年,在 東吳大學 政治系擔任兼任講師。 早期從政生涯 [ 編輯] 2001年至2004年擔任財團法人 台灣智庫 辦公室主任。 2004年5月20日,就任 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主任委員。 立法委員 [ 編輯] 2012年2月1日至2016年5月19日,擔任中華民國第八、九屆不分區立法委員。 2012年12月, 教育部 以天氣寒冷為由發文關心參與「 反媒體壟斷 」抗議的學生。 [3] 被學生質疑為教育部監控學生運動,製造白色恐怖。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