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6 天前 · 娜琳的女兒潔絲敏4歲時,因毫無來由的癲癇發作而喪命,潔絲敏在短暫的一生中出入事故與急診科6次。 娜琳每次告訴醫師的症狀都是發燒和癲癇發作,但院方一直找不到原因,於是每次在潔絲敏康復後就讓她出院回家。 相驗發現潔絲敏血液中的電解質濃度異常,可能的原因很多,一種是生理健康方面的問題,但一樣找不到任何原因。 另一種比較黑暗的解釋:有人刻意在她的食物中加了有毒物質,也就是說,潔絲敏是被毒死的。 有關單位對娜琳的背景展開調查,發現她也有健康問題,問題都出在生理,而非心理方面。 娜琳還是學生時,時常因不明健康問題而缺課,但她沒有接受精神科治療的紀錄。 事故與急診科中負責照顧潔絲敏、與娜琳打過照面的人員,總覺得她有點奇怪。

  2. 2024年5月10日 · 馬尼尼為以「無用」一詞形容馬來西亞故鄉,她寫家族裡那些沒有學歷、艱苦謀生、病了瘋了甚至永無發達之日的人是無用之人,那片成長之地則成了無用之鄉,「但是這些東西已經在我體內生根發芽」,她用故事記得他們,用詩歌頌它。 圖為2024年5月5日,馬尼尼為(左)和本文作者房慧真(右)對談。 (攝影/林彥廷) 馬來鬼圖鑑和台北變形記. 《故鄉無用》,馬尼尼為著、繪,新經典文化.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

  3. 6 天前 · 本集分享詠傑的軍校生涯觀察、多名現役基層軍官說法,加上監委調查報告,重現外界無法窺探的軍隊職場,我們也試圖回應讀者留言對軍人輕生、部隊文化拋出的重要提問。 (來賓|聯合大學台灣語文與傳播學系學生許詠傑、《報導者》記者許詩愷;製作團隊|詹婉如、陳思樺) 訂閱The Real Story. 感謝您的收聽! 邀請您透過 Apple Podcast 、 Spotify 或其他收聽平台免費訂閱《The Real Story》,及早接收更新通知,節目資訊不漏接!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 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

  4. 2024年5月21日 · 民進黨黨團雖也提案修法,但排入委員會審查後持續被在野兩黨封殺,整套法案至今仍未送出委員會,只能於二讀時在藍白版本的整套表決法案之上提出個別條文的修正動議。 民進黨立委因而抗議「民主已死」、「沒有討論就沒有民主」。 1 3. 立法院會21日表決國會改革相關法案,各黨團皆進行甲級動員,在藍白陣營人數優勢下,通過國民黨團、民眾黨團共提的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第25條再修正動議。 (攝影/楊子磊) 在5月17日衝突之前,立院周遭已多年未聚集抗議人潮。 過去除了2014年「太陽花學運」占領議場外,前總統蔡英文第一任期的2016至2020年間也曾有數場爭議,例如兩次《勞動基準法》修法、俗稱年金改革的《公務人員退休資遣撫卹法》修法等,皆引發朝野衝突及相關民間團體上街,民眾甚至試圖闖入立院院區。

  5. 2024年5月16日 · 2016年,總統蔡英文代表中華民國政府,在總統府向原住民族道歉,是有史以來首度由國家承認在歷史上對原住民的剝奪和壓迫,並承諾推動原住民族轉型正義。 這個嶄新的起點,讓長期以創作和行動投入原民運動的巴奈一度充滿希望,「我當時真心地認為……,扭轉我們命運的時刻要發生了。 但在後續公告的《原住民族土地或部落範圍土地劃設辦法》中,政府仍將過去屬於原住民族生活範圍、卻因買賣或徵收等原因成為漢人「私有地」的土地,排除在「傳統領域」之外,大幅限縮開發行為需要原住民族「知情同意」的範圍,令許多倡議者感到失望。 巴奈等人為此發起抗爭,從2017年開始紮營,佈置石頭彩繪及全台原住民族藝術品、舉辦百場對談、夜宿凱道與228公園,以此不斷提醒政府和社會:當初的承諾並未兌現。

  6. 2024年5月28日 · 立院場外抗議「沒有討論、不是民主」民眾一度達10萬人,全台各地也湧現集會。. 院內衝突、院外萬人抗議所為何來?. 《報導者》整理此次國會改革、花東條例等相關提案的立法流程爭議、國會改革朝野版本差異、花東條例三法內容與預算、未來行政立法可能 ...

  7. 2024年5月22日 · Podcast. 報導者Podcast. 民眾黨. 專訪巴奈:從都市異鄉「流浪記」到紮營公園2,644天,她的回家之路是把文化「活回來」 這集,我們透過新書《巴奈回家》回顧巴奈這2,644天的抗爭,也聽見她從都市女孩「柯美黛」變成「巴奈.庫穗」的歷程,以及與那布重返「內本鹿部落」,冀望把文化「活回來」的故事。 2024.5.16. 轉型正義. 原住民. 音樂. 傳統領域. 文化. 搶救受虐兒、追蹤喪子家庭、引進藝術治療,台大第一個兒童加護病房主治醫師,呂立25年的心路告白. 這集,聽台大兒童醫院兒少保護醫療中心呂立說在醫療前線的酸甜苦辣,以及對台灣兒童友善醫療的期待;記者涵文則從與嘉源的互動分享,生病的孩子對心理照顧的需求與重要性。 2024.5.1. 醫療. 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