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3 天前 · 最近,我與33年前分手的戀人重逢了。 當時我們也曾論及婚嫁,但也許是太年輕、再加上一些誤會,我後來就與別人結婚,遠嫁他方了。 雖然丈夫知道這位前男友的存在,但他不知道我至今仍對他有感情。 現在孩子們也已經離家獨立了,我們夫妻倆就這樣風平浪靜地過著幸福的生活。 但是,我依然忘不了他。 當我睽違12年返回故鄉時,與他重新聯絡上了。 他率直地流露出喜悅之情,我們就像學生時期那樣打從心底開懷大笑,彼此熱絡地回憶往事,6小時一下子就過了。 我們彼此都有著幸福的婚姻,我很清楚對方的立場,我也暗自下定決心,絕對不可以對任何人造成傷害,但我們兩個人都很希望能繼續跟對方見面。 推薦閱讀:不想出軌,心裡卻蠢蠢欲動.

  2. 3 天前 · 我是獨生女,已結婚28年的丈夫冠上了我家的姓氏,之前一直與我父親同住。 雖然兩個孩子也拜此之賜有個遮風蔽雨的家,不過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丈夫與父親之間的衝突變得愈來愈多,我們夫妻就連吃飯都刻意上2樓吃,避免與父親共同用餐。 我們與父親之間的爭吵不斷,相處並不和睦。 先前我曾發現自己罹患乳癌,住進了隔壁縣市的大學醫院,動了手術,並接受放射線治療與荷爾蒙療法。 在這段期間,父親一次都沒有來探望過我,就連我從醫院短暫回家外宿的期間,父親也沒對我說任何勸慰的話語。 推薦閱讀:日本直擊! 超高齡國家之路 日本vs. 台灣 |即便獨居、失智也能在家安心終老 台灣還距離多遠? 去年夏天,父親因為腦中風而倒下,搭上救護車住進了我任職的醫院。

  3. 2024年5月15日 · 結婚8年終於「性福」,人妻為何決定「下禮拜辦離婚」?. 交往2年、結婚8年的夫妻,感情還很好,卻已經沒有性生活、沒有戀愛感,這樣的夫妻還能走下去嗎?. 性治療師曾寶瑩博士分享治療案例,究竟無性夫妻該如何相處?. 「終於成功做愛了,但我還是要 ...

  4. 2024年5月3日 · 2024-05-03. .整理 / Sinyu. .責任編輯 / 高儷綾. .出處 / 媽媽寶寶mombaby.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字級. 收藏. 分享. 呂秋遠律師時常遇到婚姻破裂的夫妻請教他問題,很多時候都踰越了法律,而是兩性關係,日前,他在Facebook分享一位人妻寫給配偶的公開信。 這是許多女性的心聲,一起來看看。 《來函照登:一個人妻寫給配偶的公開信》 我不想跟你爸媽住在一起,我錯了嗎? 雖然你爸媽人不壞,但我在你的家裡,真的活得很辛苦。 畢竟沒血緣,又沒有養育之恩,只因為一個男人,就要同住在一個屋簷下,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適應」。 看到你跟你爸媽聊得這麼愉快,我常常都會想到我爸媽,他們現在過得好不好。 你知道嗎?

  5. 2 天前 · 英國樸次茅斯大學網路暴力與性別學系副教授蘇吉歐拉(Lisa Sugiura) 撰文解讀這個現象 ,她指出:「女性明白,並非所有男性都是危險的,但她們無法知道應該害怕哪些男性,只知道性暴力和男性對女性身體權的侵害,是她們必須提防的事情。 在TikTok討論串上,許多女性表示之所以選擇熊、而不是男人,是因為她們不確定遇到的男人是否安全。 一名女性網友就表示:「那不是我的男朋友,不是我的父親,也不是我的表弟。 獨自面對一個無法預測的陌生男人,比面對一個可預測的野生動物,更令人害怕。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一名女網友總結女性選擇熊的理由,她指出:「遇到熊最糟糕的情況,就是熊把我殺死」,但「熊不會從中獲得快樂」,而且「熊會把我視為一個人」。

  6. 2024年4月29日 · 在近日熱議的電視劇《不夠善良的我們》中,劇中角色簡慶芬(林依晨飾)、Rebecca(許瑋甯飾)、何瑞之(賀軍翔飾)展現了在壓力下最原始的自我。 他們努力生活,期望得到更多,最後卻發現自己與理想中的生活背道而馳。 他們雖然「不夠善良」,但卻貼近人性的真實,讓你我心有戚戚焉。 當面對壓力時,人們常展現出「戰」、「逃」或「討好」等反應。 這些行為源自於本能的求生機制:「戰」反應是對抗壓力源,「逃」是迴避當前威脅,而「討好」則試圖透過討好他人以獲得安全感。 戰:建立假想敵,競爭是活著的證明. 在劇中,簡慶芬相信,必須設立一個假想敵當成生活的目標,即便痛苦,但只要能贏過對方,人生就有價值。

  7. 2024年5月17日 · 《照護的邏輯(The Logic of Care)》是荷蘭醫療社會學家摩爾(Annemarie Mol),以糖尿病照護為研究主題,討論醫病關係的重要著作。 這幾年著名的美國醫療人類學家凱博文(Arthur Kleinman),也出版《照護的靈魂(The Soul of Care)》,描述他長期照顧失智伴侶的生命故事。 照顧高齡長輩 每個選擇都不容易. 因為中文翻譯的關係,Care在台灣有時翻譯為「照護」,有時翻譯為「照顧」。 凱博文既是丈夫,也是醫生;摩爾討論的則是糖尿病照護的醫療與護理實作,他們的中文書名用的都是「照護」。 在這個專欄,我借用摩爾的書名,但是以「照顧」為名,想要跳脫醫療與護理場域,與讀者討論、分享的,是非醫療背景的家屬,照顧高齡長輩的日常實作。

  1. 其他人也搜尋了